一旦海得拉巴土邦和朱納加德土邦結成某種意義上的聯盟,就可以帶動眾多有實力的土邦加入。不管國大黨和穆盟怎麼看,反正最壞的結果,大不了就和曆史一樣,無法擋住滾滾車輪,但是隻要能讓印度瓦解土邦晚上幾年,他覺得自己就很對得起阿裏汗,理直氣壯、問心無愧的回到英國。
很快關於巴倫爵士和國大黨、穆盟之間的溝通消息就已經傳來,尼赫魯本人來到了總督府,而穆盟的領袖阿裏真納則並沒有來。
但是穆盟的代表帶來了阿裏真納的意見,穆盟表示隻要總督府明確印巴分治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戰爭當中給與支持。而國大黨主席尼赫魯,也願意在這件事上配合大英帝國的利益。
國大黨和穆盟的表態,讓總督府這邊鬆了一口氣,英屬印度穩定,就可以繼續支持戰爭收複緬甸了,對此各省的高官和專員也樂見其成。
比起支持戰爭,國大黨和穆盟現在更加關注的是馬上進行的中央立法會選舉。要不說民主真是一個好東西,越是混亂的時候越是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用來討價還價。
“能讓國大黨和穆盟這麼快就表達支持,真是一件出乎預料的事情。”約翰有感而發,在他印象當中,這種合作早就絕跡了,沒來英屬印度之前,倒是聽說二十多年前,國大黨和穆盟之間的關係還不錯。
“尼赫魯是阿裏真納都不是一般人,其實能隱約感覺出來,總督府略微偏向穆盟。”艾倫威爾遜說話也就淺嚐即止,沒有順著話題深入下去。
尼赫魯雖然隻是去過蘇聯一次,隻能算是匆匆過客,但是從印度獨立之後的操作來看,尼赫魯真的被蘇聯影響了,很多政策都是蘇聯的變種。
至於阿裏真納,則是一個完全的親近西方領導人,從信仰來說,兩人在自己的信仰當中都算是異端,誰能想到尼赫魯一個印度教知識分子,卻對高呼平等的蘇聯有著格外的好感?甚至影響到印度幾十年。
阿裏真納則是和平教的什葉派,這在和平教世界完全是一個少數派,在英屬印度內部也是如此,他能夠做穆盟的領導人,也幾乎和開掛差不多。
從這兩個人身上,艾倫威爾遜忽然發現,果然曆史是需要依靠異端來推進的麼?英國的聖公會和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教廷相比,也是毫無疑問的異端,卻首先開始了工業革命。
英國對穆盟和國大黨的態度,肯定是稍微扶持一下穆盟,防止國大黨一家獨大。從整個歐亞大陸的角度上來說,獨立的印度當然從阻斷了和平教世界的聯係。
但英國也不希望印度變得不可控,就利用穆盟以及後來的巴基斯坦牽製印度。艾倫威爾遜記得,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治的開始,是以巴基斯坦自治領的名義出現的,直到五十年代才正式建國。
目前英屬印度的兩大本土勢力如何,還輪不到兩個土邦專員操心,兩人最上心的事情,還是搞錢,經過艾倫威爾遜一說之後,約翰對土邦聯盟的事情十分上心,英屬印度以後會不會存在,還會存在多長時間誰都說不好,應該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