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美國崛起,輿論霸權又有了美國人一份。現在聯環同盟雖然名義上已經不存在了,可除了德國戰敗連累了德國的輿論之外,還有一個新的敵人,就是蘇聯塔斯社。
艾倫威爾遜回想了一下二十一世紀,基本上這就是最後一個敵人了,東方某大國在輿論上並不是威脅,可以說是毫無戰鬥力的戰五渣。
英國對歐洲輿論的影響力還在,這當然是一個很好地宣揚英國紳士風度的機會。不過艾倫威爾遜因為在巴黎,暫時不知道自己在太陽報的形象,正是定格在給法國女人英鎊的照片上麵,看起來就像是進行皮肉交易。
BBC上麵的畫風就正常多了,逮住一個宣揚英國正麵形象的機會,本土報紙進行了連篇綴讀,報道英國在恢複歐洲和平,和消弭仇恨方麵所做的努力。
“德國投降了!”隔天起床在辦理公務的時候,代表處突然響起來了炸雷般的歡呼。
艾倫威爾遜也跟著嚎了兩嗓子,人家都在宣泄情緒,他要是懶得回應會顯得不合時宜。
從希特勒自殺的那天開始,鄧尼茲向蘇聯試探保持軍隊前提下的和平,被拒絕。然後試圖同西方談判,提出首先南部德軍投降,被艾森豪威爾拒絕。
之後提出向西方單獨投降,以便繼續同蘇聯作戰,同樣被拒絕。艾森豪威爾威脅要繼續開戰,並封鎖前線。
都到了這個時候,擺在德國麵前的道路,除了無條件投降之外,沒有其他道路可走。
就連窗外,也隱隱有巴黎市民的歡呼聲,雖然法國在戰爭當中的貢獻就那麼一點,卻不耽誤人家進行勝利者的歡呼。
“我記得艾森豪威爾好像是德國移民的後代。”艾倫威爾遜用揶揄的口吻,和自己的搭檔艾福爾竊竊私語,“這說明皈依者比普通的敵人更加的可怕。”
“倫敦方麵讓我們立刻趕往柏林,記錄正式投降的過程,國內的報紙說不定比我們還快,已經坐飛機趕過去了。”艾福爾收拾東西,衝著艾倫威爾遜努努嘴。
“我的天哪,繁忙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可這些資料還沒看呢!剛送過來的!”艾倫威爾遜指著桌子上的文件。
“一起帶著吧,路上看!”艾福爾聳聳肩,對此也愛莫能助。
這一次,這些屬於英國卑微的社會公器,終於有了坐飛機的資格。這也和德國境內的鐵路網已經完全不能用有關,總不能讓投降儀式的同盟國各大佬,等著一群專心做事的公務員到場吧?
飛往柏林的飛機上,艾倫威爾遜在飛過魯爾區上空的時候,正好看見密密麻麻的戰俘,被集中關押在一起。
“到哪了?”艾倫威爾遜問向飛機的工作人員,“萊茵河上空!”
得到答案的艾倫威爾遜漠然的點點頭,那麼剛剛看到的應該是萊茵大營,同情倒是談不上,他相信這些勇敢的德軍士兵,在走向戰場之前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勇敢無畏的日耳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