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2 / 2)

“巴黎辦事處那邊說,這幾天巴黎報紙根本沒有報道波茨坦會議的消息。”艾福爾提及了這個消息道,“有數的幾家報紙報道了,似乎也並不友好。”

“法國人嘛,不意外!這一次的會議沒有法國人的角色,他們心裏可能不舒服了。”亞曆山大卡多根把話題收了回來,“可以認為,蘇聯對德國的態度,和一戰之後法國對德國的態度類似,而我們的態度,是不能讓一戰之後德國卷土重來的悲劇重演。”

說完之後,亞曆山大卡多根把目光放在了愛德華·布裏奇斯的身上,後者沒有說話,隻是點了點頭,表示這就是內閣全體成員的意思。

波茨坦會議麵臨的局麵與巴黎和會有著極大的相似度,區別就是原來的法國換成了現在的蘇聯。由於前車之鑒,美國和英國都非常擔心悲劇的重演。美國認為,一戰後解決德國賠償問題的方案存在嚴重問題。

“道威斯計劃”雖然減輕了德國的負擔,但是卻忽略了英法也欠美國巨額債務的事實。

等於是美國為德國支付賠款進行融資賠償給英法,英法再拿它來支付給美國。因此,德國賠償絲毫沒有幫助歐洲複興,相反加劇了歐洲的政治動蕩。

英國與美國存在著相似的看法,但是角度有所不同。英國的觀點集合了經濟發展和戰略謀劃,出於對蘇聯向西歐擴展的擔憂,英國與一戰後一樣,不希望德國被過分削弱,因此重建德國勢在必行。

就是說英國比美國重建德國的心情還迫切,隻不過現在沒錢。

“也就是說我們當初怎麼對待法國,現在就怎麼對待蘇聯。”艾福爾感覺自己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實際上美國是當初我們大英帝國的角色,蘇聯處在法國的環境當中,但在實力上可能我們這一次和巴黎和會的法國更加合適一些。”愛德華·布裏奇斯搖頭,指點著這些外交官,“這種情況下,平衡美蘇雙方的意見,是非常考驗能力的一件事,好吧,先散會。”

會議室人去樓空,亞曆山大卡多根陪同著愛德華·布裏奇斯離開,亦步亦趨的跟隨在後麵道,“愛德華爵士,這些外交官頭一次麵對這樣的重要國際會議,一些事情想的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可以理解!”愛德華·布裏奇斯腳步不停,頭也不回的道,“你認為我是擔心他們經驗不足麼?那不重要,我擔心的是我們的首相,還以為這不過是巴黎和會的簡單重複,不顧國內現在的情況,一味的對蘇聯人進行逼迫。”

“你剛剛說的我們現在更像是之前的法國人,指的是首相?”亞曆山大卡多根有些訝異,他還真沒有想到這一層。

“不然呢?你不會認為巴黎和會是首相和外交大臣,每天從早到晚的開會吧。”愛德華·布裏奇斯用一種你很不專業的目光回頭道,“還不是我們這些外交官去談的,隻不過談成了給了政客一個簽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