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爭取麼?最多就是無障礙通行?”福爾采娃不滿的回答道,“土耳其說是中立,但是在戰爭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傾向於德國,這一點你們英國人也知道的。難道對土耳其施加一些懲罰算是過分麼?”
“算是很過分。”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反駁道,“今天的朋友說不定就是明天的敵人,相信你們蘇聯內部也討論過帝國主義會怎麼對待你們,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你,蘇聯所作的最壞打算很有道理,現在雙方之所以平安無事是因為日本還沒有投降,但也是馬上的事情了。”
“就憑土耳其,他們也能做蘇維埃的對手。”福爾采娃冷淡的笑了笑,神態不屑一顧。
“好歹有八十萬軍隊,頂住蘇聯三個月應該不成問題。以土耳其的人口動員出來兩百萬軍隊不是問題。”艾倫威爾遜沒有被福爾采娃的訛詐嚇到,他來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不會讓蘇聯輕易地達成目的。
英國歸根究底也是自由世界的一員,和美國的問題,無非就是平等相待還是做狗。
但麵對蘇聯嘛,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選擇一百次,九十九次都是敵對。艾倫威爾遜恰好是那百分之一,他願意盡可能的攪合出來對蘇聯有利一些的局勢。
因為英國幾十年後退到英倫三島,失去了一切的結果他已經知道了。就想要換一種方法試一試,能不能維持大英帝國的體麵。
但這不代表把大英帝國打包送給蘇聯,他是沒有信仰的,和劍橋五傑可完全不同。
“蘇聯應該在土耳其建立一個軍事基地,達達尼爾海峽對蘇聯太重要了。”福爾采娃見到艾倫威爾遜態度轉變,退而求其次道。
“不可能。”艾倫威爾遜斷然拒絕,“如果蘇聯一意孤行,最終後悔的是你們。以後你們會明白,在英美蘇三國還在為了共同目的作戰的時候,把事情定下來最好。一旦戰爭結束,到時候雙方就再無溫情可言。”
“英國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就是和蘇聯一起,剝奪了土耳其在黑海海峽設防的權力。如果美國人加入進來,蘇聯什麼利益也得不到。”
“我還以為你是美國人?”福爾采娃冷嘲熱諷的開口道,“一口一個美國,多親切?”
“我對大英帝國有著基本的忠誠,提及美國是因為現實就是這樣,不但在土耳其,甚至還包括伊朗。美國都在當地進行滲透,美國是世界大戰唯一沒有被波及到的國家,我能怎麼辦?”艾倫威爾遜麵色不渝的道,“大英帝國需要時間來恢複,難道蘇聯就不需要了?德國在東線被殲滅超過五百萬以上,德國首先不宣而戰,戰爭大部分都是在蘇聯境內打的,你們的損失比德國大,這一點相信蘇聯不否認吧?”
“我以一戰時期本土作為主戰場的法國和蘇聯對比,相信不過分吧?法國損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蘇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
艾倫威爾遜已經是給福爾采娃留麵子了,他心裏清楚蘇聯光是陣亡就接近三千萬,這對於一個不到兩億人口的國家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隻不過蘇聯封鎖消息嚴密,一直不透漏在二戰當中的損失,防止北約乘虛而入,直到六十年代才承認陣亡了兩千七百萬人。
土耳其問題和伊朗問題不管是正式談判還是暗箱操作都是焦點問題,反而最先讓蘇聯讓步的是奧地利的問題,畢竟這是雅爾塔會議已經確定的事情,而且英美是絕對不會在奧地利問題上讓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