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1 / 2)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都是一國元首,自然是不用顧忌小蝦米的心情,談笑風生中就把事情解決完了,明線是艾福爾的談判團隊,暗線是艾倫威爾遜的暗箱操作。

但是最重要的渠道,其實還是艾德禮首相和斯大林本人的溝通。

元首之間的直接溝通,比什麼明線暗線都重要,那邊才是真正的決定。自己這邊忙裏忙外也就是圖個樂。

“我們和蘇聯人的問題基本上都談完了,剩下就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的交鋒了。不知道這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會在哪工作。”艾福爾心情舒暢,已經幻想以後的平步青雲了。

“我麼?我現在就想要回到印度。”艾倫威爾遜認真的想了一下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認真的答案。歐洲的環境他已經受夠了,遠沒有英屬印度的生活愜意。

不能怪艾倫威爾遜沒有覺悟,他就是這麼低端的人,腦子裏沒有什麼高端的思想。隨時都準備回到英屬印度,利用最後的兩年時間大撈特撈。

一旦波茨坦會議結束,艾倫威爾遜就準備運作返回英屬印度工作的事情。實際上就是現在,他已經對這種所謂的國際重要會議感到了厭倦。

“剛剛丘吉爾顧問向朱可夫元帥敬了一杯酒,看起來非常的和睦。”艾福爾倒是沒有想這麼多,還在談判順利的氛圍中。

“哦?”艾倫威爾遜一想丘吉爾對蘇聯一貫以來的立場,抽動著嘴角道,“我們的顧問是在挑撥朱可夫元帥和斯大林本人的關係。”

朱可夫是現在蘇聯在德國的軍事長官,在波茨坦會議的時候,也來到過這裏幾次覲見斯大林,這一點不令人意外。被丘吉爾這種反蘇老手抓住機會埋雷!隻能說大英帝國在攪合這個方麵,還是有著獨到的天賦。

“對了,朱可夫元帥好像提議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艾福爾又說了一件事,表示今天的波茨坦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多。

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是斯大林本人和朱可夫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杜魯門雖然沒有像是丘吉爾愛亂放炮,但這完全是因為丘吉爾本人的性格原因愛亂說話,不代表杜魯門就對蘇聯沒有敵意。

斯大林深感加強蘇、美關係的必要性,他與朱可夫商量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一事,朱可夫提議由他邀請其參加體育節,在這個敏感期間是比較合適的。

在斯大林看來,由朱可夫個人邀請,就不是政治活動,而是以軍事活動家的身份來訪問,就避免了因國家間的矛盾,出現難堪的局麵。同時,通過兩位大國總司令在國際上影響力,也表達出友好、願意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可謂是一舉兩得。

艾森豪威爾已經答應了朱可夫元帥的邀請,預計在八月份前往蘇聯進行訪問交流。

艾倫威爾遜在暗箱操作中,又是訛詐,又是講道理,和一個蘇聯女人如同在菜市場家長裏短,各國高層從這裏其樂融融,做出一副有好的氛圍。艾倫威爾遜暗罵虛偽!

不過這也隻能證明,各國還需要時間引導國內的輿論,延緩即將到來的全麵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