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2 / 2)

對於泰國的文攻武嚇從現在就可是開始了,泰國對法國搶占了老撾和柬埔寨這兩個泰國長期的小弟,泰國一直耿耿於懷。在很多關心政治的泰國人看來,帝國主義國家恰恰是英法,和日本沒什麼關係。

不過懲罰泰國麵對的敵人不是日本,恰恰是以目前盟友麵目出現的美國。親日的鑾披汶政府就倒台了,文官政府取而代之。

這一切和駐美大使發起的“自由泰運動”有很大關係。泰國放棄了日本劃撥的馬來北部、撣邦等地,並願意償還戰爭期間英美在泰國利益的損失。

再加上鑾披汶本身就是驅逐七世、操縱八世的僭主,美國政府表示這個軍政府並不能代表泰國人民,而主張放棄進一步清算泰國。這背後的利益在於,進一步懲罰泰國隻會讓英國在東南亞做大,美國需要一個能夠製衡英法殖民體係、對自己深有好感的泰國。

艾倫威爾遜已經在電報當中明言,新首相艾德禮對英屬印度的態度不如丘吉爾首相強硬,一旦判斷無法鎮壓英屬印度的反抗浪潮,可能會放棄英屬印度。

那麼接下來英屬印度的十萬公務員,將會一夜之間淪為失業人口,英國本土無法接收如此多的公務員,所以能不能從泰國身上割地,關係到未來英屬馬來亞的潛力。

在電報當中表明事情的嚴重性,關係到十萬公務員的再就業問題,相信巴倫爵士一定會放在心上的,而且現在戰爭尚未結束,打著清算日本的名義下手是一個好機會。

實際上在波茨坦會議的最後幾天,各國代表已經沒有什麼可談的了,具體到英國這邊,一直想要節省成本,恢複本土繁榮的艾德禮首相,最近幾天更是不照麵,把和美蘇周旋的事情都交給了身上沒有一官半職,隻有一個顧問名號的丘吉爾。

艾德禮首相本人,則和內閣秘書愛德華·布裏奇斯討論著戰後經濟振興計劃。具體來說就是歐洲殖民共同體。

“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艾德禮念叨著目前歐洲幸存的殖民帝國,同時對英國主導德國英占區和英屬印度的價格雙軌製,非常感興趣。

“這會不會引起德國人的不滿?”艾德禮有些疑慮,世界霸主的麵子還是要的。

“德國人已經失去了一切,現在能夠活命都算是幸運了。比起萊茵河大營的戰俘營,和西伯利亞的無人區,德國人還有什麼可不滿的?”愛德華·布裏奇斯早有準備,開口道,“在說這是暫時的,對英屬印度有好處,對德國有好處,對大英帝國也有適當但又微不足道的好處。”

“那我們找一個機會和法國人談談。搞定了法國人,其他國家的問題不大。”艾德禮首相點頭,算是正式認可了這份經濟振興計劃,“安排一個時間,大家一起談談。哎,怎麼讓法國人站在我們這邊呢?”

“可以支持法國人重返亞洲,他們本來就要這麼做,相信對大英帝國的支持不會拒絕的。”愛德華·布裏奇斯誠懇的給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