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宣傳工作,要強調漢諾威和英國傳統上的關係,盡量讓英占區的德國公民明白,英國人過來幫助他們的,消減德國人對占領軍的敵意。”
“這件事可以把其他國家拉下水,法國人要吞並薩爾區,美國萊茵大營的戰俘還沒有釋放,至於蘇聯我們隨便編造,德國人什麼都會相信。其他國家都是一灘爛泥,就比較出來大英帝國的紳士風度了。”
“愛德華爵士對我們恢複德國計劃抱以厚望,風險與機遇並存,紳士們。”
“英占區靠海,公路鐵路和漁業資源要首先列入計劃當中,軍事委員會同樣擔心德國出現饑荒,我們要為冬天的到來做好準備。魯爾區的煤炭必須馬上恢複生產。”
“德國在魯爾區的大型企業,我們馬上組織人手上門去調查,也許一些所有者已經被關押起來了,但是生產還是要繼續。這件事我親自跑一趟吧!”
艾倫威爾遜主動請纓,準備走遍魯爾區恢複英占區的生產,他早就想這麼做了,剛剛來到德國,他就打著糞裏淘金的主意,隻是被波茨坦會議那種瑣事耽誤了時間。
“行政方麵,我們的計劃是,將英占區軍事委員會的分區加入貿易委員會的成員。”
“大城市我們的計劃是,平息猖獗的黑市交易,如果暫時做不到,先清理城市垃圾,這一點可以讓已經被釋放的德國軍人給與幫助。”
“至於貿易計劃,現在馬上製定一份貼近德國現實的物價表,上報給倫敦,建立英屬印度和英占區和英屬印度的交易體係,艾倫聯絡官在英屬印度工作過,多多費心了。”
艾倫威爾遜點頭道,“我相信在眾多同事的支持下,英占區的恢複會令人大吃一驚,這當然也不能離開英屬印度的支持?我們處在一個團體,雖然在地球的兩端,但服務大英帝國的心是一樣的。”
計劃、計劃、計劃!參加貿易委員會會議的各位紳士?一口一個計劃這麼做?計劃那麼做?不知道的人如果沒有看見外麵的大英帝國的米字旗,會議室當中一口地道的倫敦腔,一進來見到這一幕?說不定以為是蘇聯計劃經濟委員會在製定五年計劃方案。
如果進來的是美國人?說不定會會大吃一驚,難道大英帝國已經江山變色?
而大英帝國的公務員,絲毫沒有避諱?簡直就是理應如此?似乎對被蘇聯發揚光大的手段一點都不陌生。
當然不陌生?戰時體製本身就有相似的地方?更別提新首相艾德禮本身就自稱社會主義。公務員當然要響應號召?保持和組織高度一致。
英國是否實行過計劃經濟?當然實行過。不但英國實行過?歐洲國家都基本都在實行計劃經濟體製,資源由國家分配,產品由國家包幹,成本由國家規定。
對待民眾,幹脆就實行計劃經濟中的最極端的體製:配給製!
現在英國本土還是配給製呢?來到德國英占區的公務員?自然剛剛過來?就拿出來了不下於蘇聯計劃經濟委員會的專業性?把德國的恢複發展給做出了計劃。
美國人那群投機倒把的香煙販子,哪知道這種高端的東西,英占區的會議隻是冰山一角?真大動幹戈還得新任首相艾德禮,艾德禮正準備將重大產業收歸國有,等到消息傳來,才是美國人震驚的時候。
出了貿易委員會總部,艾倫威爾遜思考著首先去港口還是去德國著名企業的總部拜訪,好像兩件事都很重要。
歐洲這邊已經開始撫平戰爭帶來的傷痛,世界範圍內還遠遠談不上平靜。作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的日本,還在堅挺當中,叫囂著本土決戰。
眼看著蘇聯紅軍已經在北海道站穩腳跟,並沒有被日本軍隊趕下海。美國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美國大兵可沒有蘇聯士兵這麼聽話,而且預計的傷亡確實令人難以承受。
回到美國的杜魯門總統,在經過了討論之後,終於決定讓日本人嚐嚐美國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是要震懾一下蘇聯人,隻有真的把核彈應用在戰爭當中,才能讓蘇聯人冷靜下來。
在自己國內進行試驗,缺少了一種震撼性,現在這種震撼性就讓日本人來完成吧。
“不能等待按部就班的等待明年占領日本全國,蘇聯人一旦將從德國獲得的船隊投入遠東,我們就不得不麵對和德國一樣的情況,甚至更糟。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容忍的,日本和美國有著難以化解的仇恨,如果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是珍珠港事件的發起國,卻要被蘇聯分走一半,美國想要追求的領導力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