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波恩,艾倫威爾遜則接待本國的媒體記者,進行在報道上的溝通,其實倒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報道更加的貼近事實。
軟文有軟文的好處,但是如果加上數據的話不是更加的直觀一些麼。
分屬於不同報紙的記者麵前,都擺著一份統計數據,上麵介紹了軍事委員會對英占區男女比例統計數據,數字絕對稱得上是觸目驚心。
目前英占區全年齡階段,德國男女比例是百分之四十六和百分之五十四。一百個人當中,女性比男性多出八人,實際上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隻是直麵感覺似乎問題不大。
隨後艾倫威爾遜又拿出來了另外一份數據統計,分發給了記者們,這一份數據是目前英占區二十到二十九歲的男女比例數據統計,而在這一份統計上,英占區二十到二十九歲男女百人比例是百分之三十七和百分之六十三。
也就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德國男人,平均要對應十六個德國女人。這還是建立在英占區的戰俘幾乎已經全部釋放的前提下,美占區還存在萊英大營呢,相信美占區的人口比例失衡程度,隻會比英占區更加的嚴重。
“尊敬的記者們,這是目前德國的普遍現象,所以對於占領軍士兵的苛責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士兵也是普通人,麵對這種情況用軍令禁止無濟於事。”艾倫威爾遜在記者看統計數據的同時,帶著無奈之色道,“萬物在於一個平衡,一旦男人過少就算是女人也會鬧事的,對了,聽最近國內出現了離婚潮?”
艾倫威爾遜的詢問,讓不少記者非常尷尬,因為目前國內出現的離婚潮十分洶湧,離婚率比戰前暴漲了五倍,不少戰後歸國的士兵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離婚,民政部門成了倫敦現在最繁忙的部門。
剛開始公務員還對離婚進行調解,後來隨著等待離婚的人群蜂擁而入,完全超出了調解的能力,光是英國遠征軍士兵回國到現在,已經有上萬士兵選擇了離婚。
歸根究底,二戰英國是作為跳板反攻歐洲大陸的,就這樣美國派了一百萬的部隊,駐紮到了英國的本土。從宏觀的戰局來看? 這對英國的好處非常明顯? 他們可以不再擔心本土被入侵,派出去的英軍可以安心地在外作戰。
可外出作戰的英國士兵? 導致英國國內男性人口不足? 就和目前的英占區一樣,美軍長時間駐紮在英國? 很多美國士兵都和英國的女性同居了。
這些女人,很多都是英國前線士兵的妻子? 因為丈夫在前線生死未卜? 再加上美國士兵在國內守護英國,時間一長雙方有了感情。
再加上英國國內的男性人口數量非常少,所以不少英國女性都選擇了和美國士兵同居。
現在出國作戰的英國士兵回來了,麵對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幹脆選擇了離婚。
不過波恩這一場婚禮? 艾倫威爾遜已經了解過了? 和德國姑娘結合的士兵是未婚狀態。
這也不是沒有道理,本身沒有家庭,做起來事情才沒有顧忌,寧可申請退伍也要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不定真的是一個很純真的愛情故事。
“相信各位記者都是具有同情心的紳士? 把德國現在麵對的困境應該如實的讓本國的公民知道,信息的準確性從來都是非常重要的。”艾倫威爾遜看著BB的記者道? “作為公民最為重視的報紙,BB應該起到一個帶頭作用。”
“艾倫先生? 你可能還十分年輕,對自己的工作可能還不是這麼的明晰? BB當然一直保持著客觀中立和準確性。這是出於媒體人的責任? 而不是政治上的壓力。BB不會向政府壓力低頭。”BB駐英占區的記者麥克海爾微微昂頭? 表達中立媒體人的操守。
哇哦!艾倫威爾遜輕佻的吹了一個口哨,讓自己的助手馬克打過來一疊文件,一邊翻閱一邊堆在麥克海爾麵前,一點一點的介紹道,“一直秉承著自由理念的政府,怎麼會讓BB低頭呢,絕對沒有審查,麥克海爾想多了。”
“根據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彙總,BB出現同情希特勒的報道為一百五十三篇,其中三十五篇是在不列顛空戰之後。”
“很多人都擔心BB對政府的敵視態度,可能是因為BB內部有德國人的間諜爬到了高位,對於BB的調查在政府當中也引起過討論,當然我們還是相信沒有這回事。”
“這根本是無稽之談,BB在戰爭當中一直以對事情的善意報道,維持著大英帝國的國家利益。”麥克海爾到這話鋒一轉道,“而且艾倫先生是不是在對中立媒體進行政治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