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屬果阿(2 / 2)

六國會議在第二正式舉行,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六國代表團步入會場,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對這一次會議的開幕發表了演講,“這是一個和解的年代,我們要著眼於未來,求同存異,回顧過去,正是因為歐洲國家缺少了一種團結性,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通常傾向於武力解決問題,才釀成了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希望本次的布魯塞爾會議,是歐洲國家走向團結的開始。”

毫無疑問,現代社會是歐洲所建立的,這一點英國外交大臣還比較謙虛,沒是自己國家建立的,把其他國家的貢獻都提及了一遍,至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個國家,隻能提及大航海時代的貢獻了。

這一次的會議能夠把西班牙找來,也是出於維護殖民帝國團結的大角度上考慮。

要知道在美西戰爭,西班牙帝國成了美國以嶄新姿態登上世界舞台的墊腳石之後,西班牙的殖民地幾乎損失殆盡,僅剩下西撒哈拉和赤道幾內亞的有限殖民地。

西班牙的殖民地現在在布魯塞爾會議的六國當中,是實打實的倒數第一。不要和英法相比,也不如比利時和荷蘭,甚至遠遠不如他的鄰居葡萄牙。

葡萄牙現在手中的殖民地主要在南部非洲,麵積上還在比屬剛果和荷屬東印度之上。

更不要提西班牙現在的執政者,仍然是戰爭時期和德國曖昧不明的佛朗哥。

實際上西班牙的佛朗哥和葡萄牙的薩拉查,嚴格來都應該作為德意的同盟進行清算。但是此時德國已經戰敗,考慮到在殖民地問題上英國還需要兩國的聲援,才發出邀請到了布魯塞爾會議。

大英帝國現在實力仍在,和西班牙和葡萄牙關係還是比較和睦的,哪怕西班牙的直布羅陀仍然被英國占領,而且從來沒有打算歸還。

實際上德國確實製定過進攻直布羅陀的計劃,但老謀深算的佛朗哥不會在這場勝負未分的戰爭中押上國家的命運,況且西班牙在經曆多年戰亂後百業凋敝,實力虛弱,確實不適合卷入一場全歐戰爭。

並且在和希特勒的見麵當中,讓以演講出名的希特勒都一籌莫展。

佛朗哥和薩拉查兩個同誌畢竟年輕,犯的錯誤也不是不可原諒的,這就是大英帝國目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態度。不定什麼時候還指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英國無法顧忌的時候充當打手呢。

其實這一次的布魯塞爾會議,和一八八四年的柏林會議在性質上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六十多年前的柏林會議上,是歐洲國家對殖民地的劃分占領。

而這一次的布魯塞爾會議,是在這個未來不明確的時刻,商量著如何保住手中的既得利益,一直以來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大英帝國也放下了心中的傲慢,願意坐下來和其他殖民國家一起商量,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國首腦在原則上都在殖民地這個最容易取得共識的問題上,表示彼此之間的團結。

首腦動動嘴,各國的外交官就要跑斷腿,各國首腦定下一個團結的原則,外交官們在這個大前提下,開始圍繞著保存舊時代的秩序,進行了商談。

艾倫威爾遜在發言的時候,衝著葡萄牙代表打招呼示好道,“奧利維亞先生,很高興見到你,我曾經去過果阿,對當地的美景流連忘返,那真是一個好地方,我和當地的專員佩德羅關係很好。”

“感謝大英帝國對果阿主權的尊重。”奧利維亞報以積極的回應道,“眾所周知,以葡屬果阿的軍事力量,如果沒有大英帝國善意上的認可,是無法存在到現在的。”

“大英帝國對葡萄牙應該有的權益,從來都報以尊重的態度,我們是文明世界的紳士嘛。”艾琳威爾遜麵帶矜持的開口表達友好,然後話鋒一轉道,“不過有些人可能並不像是我們這麼好話,這些落後地區的人啊,真是不可理解。”

艾倫威爾遜沒想到這一次的布魯塞爾會議,不是心急火燎的荷蘭人先爭取支持,不是勵誌於重返亞洲的法國人先慷慨激昂,第一個引起討論的問題,竟然是葡屬果阿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和艾倫威爾遜正好專業對口,可以是給了他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