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1 / 2)

“根據行程是在第三場演出之後的,兩國文化交流座談會上以及隨後的酒會上。”艾倫威爾遜低著頭翻閱著行程表,轉頭問後麵的外交官道,“是這樣吧?”

“是這樣的,倫敦對本次蘇聯歌舞團的文化訪問十分重視,這讓我們想起來了從前並肩作戰的歲月。”被艾倫威爾遜點名的外交官侃侃而談,表態非常符合目前英蘇友好的大方向。

從反法同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本次對德國的群毆,在關鍵問題上,英俄總是站在一起,兩國就是天然的盟友。

艾倫威爾遜繃著臉對此番結論表示同意,當然克裏木亞戰爭,以及曆次英國阻擋帝俄獲得出海口的聯盟,那都是誤會。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難免有出現口角的一天。

“這是一個和解的時代,我們著眼於未來,求同存異,達成共識。發現彼此的優點!”艾倫威爾遜說著酸到牙的謊言,麵色如常,不得不佩服臉皮之厚賽過城牆。

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夫,本質上還是一個軍人,並不了解外交層麵的話術。但還是明白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哪怕他已經想起來了克裏米亞戰爭。

所以在表麵上,艾倫威爾遜的官方發言取得良好的效果,至少他自己這麼認為。

紅旗歌舞團的首場演出,就定在倫敦皇家歌劇院,皇家歌劇院有數百年的曆史,戰前這段時間是皇家歌劇院的輝煌時期,劇院的事業日盛一日,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們,紛紛來此登台獻藝,劇院也躋身於世界一流歌劇院之列。

法國大作曲家德彪西曾稱讚它代表了英國人最優秀的一方麵,不但裝修富麗堂皇,而且音效盡善盡美,在這裏聽音樂是極大的享受。

本來按照計劃,倫敦皇家歌劇院是要在明年才開始啟用的,不過既然是外國友人要來到倫敦表演,本來就沒有在戰爭時期受損的歌劇院,直接被提前啟用,亞曆山大紅旗歌舞團,成了首次表演的團體。

這已經充分的表現出來了倫敦的禮遇,對改善英蘇兩國的關係所付出的努力。

十月十八日的倫敦皇家歌劇院,場外已經人聲鼎沸,趕來的觀眾排著隊進入到劇院當中,能夠容納兩千兩百人的歌劇院已經座無虛席。

艾倫威爾遜笑意盈盈的,在包廂當中和一起出席的福爾采娃打招呼,這讓未來的蘇聯文化沙皇不明所以,開口詢問道,“你又有什麼陰謀?”

“你們蘇聯人不要這樣,這裏是倫敦!”艾倫威爾遜皺著眉頭,提醒福爾采娃這裏是什麼地方,現在可不是處在蘇占區的波茨坦了。福爾采娃說話的時候最好放尊重點。

至於艾倫威爾遜高興的原因,無非就是賣了幾張黃牛票,在接待蘇聯人這個艱苦任務當中,不大不小的賺了一筆,實現公私兩不耽誤的工作初衷。

再多就不行了,因為不少上流社會的人也買票了,作為對蘇聯訪問重視的表現,大英帝國首相艾德禮,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某些保守派報紙口中的親蘇份子,也出席了紅旗歌舞團在英國的首次表演。

倫敦皇家歌劇院舞台,亞曆山大紅旗歌舞團在英國的首次演出正式開始。當紅旗歌舞團的合唱開始之後,人聲鼎沸的倫敦皇家歌劇院鴉雀無聲。

首相艾德禮和外交大臣貝文的包廂內,則和此時的表演完全無關,兩人討論的問題還是和目前的歐洲局勢有關。

“盧森堡有意參加布魯塞爾會議組織,成為其中的一個成員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在聽合唱的同時,轉而和艾德禮首相談論這件事,“我們如何給予回應?”

“盧森堡的態度很熱切麼?相信多加入一個國家,不會引起美國和蘇聯的注意的,盧森堡這麼小。”艾德禮收回在舞台上目光回答道,“那就讓外交部好好談談。”

如果艾倫威爾遜在此時在這座包廂當中,就會發現曆史的糾錯性正在發揮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的第一個軍事同盟其實並不是人們熟知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是一個叫布魯塞爾條約的組織。

由英國發起,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參加。英美蘇法四國外長會議未能就德國問題達成協議之後,英國主張西歐聯合加強防務,以對付蘇聯。

在美國支持下,英國開始同法、比、荷、盧等國舉行談判。五國外長在布魯塞爾簽訂為期五十年的《布魯塞爾條約》,英法兩國當時為了“不觸怒蘇聯和引起麻煩”,在條約序言中申明聯盟的目的在於防止德國侵略政策複活,同時規定倘在歐洲遭到武裝攻擊,締約國應提供一切軍事和其它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