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約翰和鮑威爾同時點頭,另外一邊英屬印度總督和蒙巴頓將軍也在討論自己的事情,在一旁的帕梅拉蒙巴頓顯然不是很開心。
因為蒙巴頓將軍正在憧憬回到歐洲的日子,並且一直為此活動,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比起在英屬印度的生活,他還是覺得自己更加適合本土。
為此在日本投降之後,蒙巴頓除了受降之外,還在打聽本土是不是想起來了自己。
“先等等看吧!”韋維爾總督表示稍安勿躁,現在本土的事情還相當的多,戰爭結束了,不代表戰爭帶來的影響馬上就會消失。
另外一邊,艾倫威爾遜也在談論自己的事情。大英帝國到底是在政客的手裏,還是在文官的手裏,這是一個好問題。
艾倫威爾遜自我認識,如果英國僅僅局限在英倫三島的話,英國確實是在民選的政府手中的,不過要是談論的是整個大英帝國的話,毫無疑問是在文官公務員體係當中的。
基本上來說,民選的政客都在本土,而大英帝國的公務員卻遍布世界。
一般政客根本不會去殖民地任職,如果剛到了地方,本土提前選舉了怎麼辦?政黨輪換了呢?那不是剛到地方就要回去了麼?
當然飛機這種交通工具的出現,對海外公務員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政客來往自如比從前方便多了。
二戰期間英屬印度的公務員麵臨了人手短缺的問題,除了把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交給印度人之外,就隻能在內部想想辦法了。
挖掘內部潛力,像是艾倫威爾遜這些本身就在英屬印度的學生,自然就成了後備力量。
這也是艾倫威爾遜踏入仕途的開始,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值得一份珍視的回憶。
沒有討厭的政客幹擾,現在誰都無法阻礙英屬印度的公務員群體,釋放印度被束縛的潛力了。
英屬印度的土邦有將近六百個,中小型土邦麵對國大黨反抗能力有限,真正能指望上的隻有海得拉巴土邦,邁索爾土邦這種一方諸侯。
類似擁有廣大麵積,自成一體、頗具實力的土邦就沒有六百個這麼多了,包括克什米爾在內,滿打滿算一共十五個,其中海得拉巴實力最強,大君阿裏汗財力也足夠。
克什米爾先不算,尼赫魯是絕對不會放手的,那是尼赫魯家族的起源之地。
海得拉巴土邦雖然實力足夠,但卻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出海口,處在英屬印度行省的包圍當中,邁索爾土邦卻挨著葡屬果阿,海得拉巴土邦和邁索爾土邦之間,有一個名義上類似地峽,好像於後世印度本土和東北部細脖子的土地被隔開。
但這種隔離隻有象征意義,隻要海德巴拉和邁索爾土邦有共同的立場,那點行政隔絕幾乎就等於不存在。
“和佩德羅好久沒見了,不知道還在不在果阿任職麼?如果還在的話,找個機會見一麵。”艾倫威爾遜以這樣一個開場白作為溝通的開始。
早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艾倫威爾遜就用葡屬果阿的問題勾引過葡萄牙肩負責任。
效果很是明顯,葡屬果阿的駐軍已經到達兩萬人,顯然大英帝國的親密盟友,正在肩負起來國際責任。
一旦局勢出現惡化,艾倫威爾遜甚至想要留一個後手,把駐印英軍的一部分不撤回本土,還是留在葡屬果阿,繼續在名義上在英屬印度存在。
三個土邦專員商量的自然是,關於整個英屬印度的光輝未來,時隔半年,整個次大陸肯定會出現一些變化的,鮑威爾提及了一件事,法屬印度那邊似乎正在收縮。
“法國人最不可信。”艾倫威爾遜義正辭嚴的開始指責,這就是要逃跑的前兆。在全世界的殖民者要團結起來的時刻,法國人竟然想要投降。
艾倫威爾遜的指責全然不顧,法屬印度隻有幾個飛地城市的事實,如此的小的利益之下,法國人自然沒必要蹚渾水。
現在想起來保持殖民者直接的團結了?七年戰爭時期搶了法屬印度的賬怎麼算?但凡是法國在英屬印度有葡屬果阿這麼大的土地,也不會想拍屁股走人。
雖然知道指望法國人本來就不靠譜,可在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還是希望法國人再愚蠢一次,能夠在次大陸問題上,為英國起到一定的掩護作用
“還是要給法國人一點利益,法國在次大陸一天,就算是隻有象征意義也能幫助我們很多。”艾倫威爾遜歎了一口氣道,“竟然還沒有葡萄牙人有國際責任,真是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