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爵士先是定下了基調,本次旱災的預計規模,是英屬印度出現以來前所未見的。覆蓋範圍遠遠超過孟加拉大饑荒爆發的那年。
這絕對是危言聳聽,一百年前的印度大饑荒,饑荒範圍是七十萬平方公裏,這已經是非常可怕的數字了。從麵積上來講,這就是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英屬印度麵積。
完全符合古代中國史書當中下大饑的描述,如果還要超過之前大饑荒的麵積,來對抗什麼,把白內褲套頭上早點投降比較好。
一開口就用沉重的口吻,將迫在眉睫的基調,將主要原因歸結於旱災上麵。
同時表示英屬印度總督府已經提前預警,算得上是竭盡全力的遏製,現在更是希望穆盟和國大黨摒棄前嫌,和總督府共同應對。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巴倫爵士之後表示,如果出現規模巨大的旱災,次大陸很難度過難關,因為英屬印度的人口太多了,不管本土如何救援,都無法滿足這裏的需求。
更何況英國本身就是一個島國,並不以農業見長,英國本土都要進口糧食才能滿足國內需求,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關於英屬印度人口太多的問題,也是一種婉轉的法,大英帝國著名首相丘吉爾對孟加拉大饑荒比較直白的原話是,“這都是印度人的錯,他們像是兔子一樣在繁殖。”
但蘇聯在三十年代爆發烏克蘭饑荒的時候,丘吉爾曾經開足馬力表示,“這是斯大林借用災,清洗一直不服從的烏克蘭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英屬印度爆發饑荒是印度人的錯,因為印度人像是兔子一樣繁殖。烏克蘭爆發饑荒就是斯大林的錯,是斯大林借災的手故意消滅烏克蘭人。
不可否認,蘇聯以及類似蘇聯的國家,因為好麵子的問題,確實幹過自己國家勒緊褲腰帶,賣力援助其他國家的事情。
但丘吉爾這種言論,大多數有智商的人是不會相信的,至於世界大多數人本身就是沒什麼智商的人,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巴倫爵士的話主要圍繞著兩點,第一這是災,第二印度人太多沒法救。定下了基調之後又表示總督府最近一直竭盡全力,這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的事實。
“我們一直竭盡全力的救助印度人,但是收效甚微。”艾倫威爾遜聲音沉重,口吻十分悲切,“但是必須要承認,很多人對總督府的決策具有對抗性心理。不但不聽從總督府的命令,還專門反著做。就比如不少城市出現的囤積居奇行為,災荒之年穩定糧價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引起恐慌,就算是不缺糧的時候也會因為恐慌性搶糧,導致糧價抬升,更別提現在。”
見到穆盟和國大黨的領導人麵露認可之色,艾倫威爾遜繼續道,“現在是非常時期,不管國大黨和穆盟要怎麼抗議,我必須先表明總督府的立場,對於囤積居奇的問題,隻要旱災持續一,總督府的待遇一直都是嚴厲打擊。為了拯救更多的人,有時候殺掉一部分壞人,也是不可避免的。”
艾倫威爾遜這個川劇變臉,把甘地嚇了一跳,就連阿裏真納和尼赫魯兩人,也眉頭緊皺不知道在想什麼。
“艾倫畢竟是一個年輕人,有些時候在麵對危機的時候,有些衝動,他太想旱災快些過去了。”巴倫爵士開口輕描淡寫的圓場道,“這隻是一種表達憤慨的話,希望尊敬的客人們不要介意。”
“現在最重要的是團結,困難雖然非常的大。但如果能夠得到國大黨和穆盟的幫助,我個人相信,英屬印度這一次能夠度過危機的。”
巴倫爵士先是把責任推卸的一幹二淨,表明這都是印度人的錯,然後到了給甜棗的階段,為英屬印度的未來還是持樂觀態度。
艾倫威爾遜還是耿直人設,表示其實總督府一直都知道國大黨和穆盟要什麼,心裏對想要獨立的主張表示理解,隻是作為管理人員,英屬印度本身沒有決策權。
決策權在倫敦,現在兩黨都已經排除代表團去了倫敦談,在事情沒有結果之前,兩黨還要幫助總督府渡過難關。
“除非黨派利益在整個次大陸的民眾生命安全之上,不然的話,我想不出來為什麼無法團結,現在時間緊迫,每過一情況都嚴重數倍。”艾倫威爾遜施展道德綁架的話術道,“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很難想象你們主張獨立,到底是什麼目的。”
“不知道總督府的具體措施是什麼。”尼赫魯用眼白掃了一眼對麵的英國人,開口詢問了最為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