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1 / 2)

因為上次已經來過一次,這一次帶著英屬印度總督府的指令,艾倫威爾遜更加容易的達成了目的,製定了一筆三千萬盧比的訂單。

比較麻煩的是編寫檔案,艾倫威爾遜一直秉承著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很多檔案以後都是要移交給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的,銷毀檔案不是大英帝國的風格,所以就必須用另外一種辦法,編輯檔案。

因為目前沒有爆發鼠疫,在和衛生官員編輯檔案的時候,免不了要查一些資料。看看總督府是不是存在以前的鼠疫資料,用來進行這一次無中生有的編輯。

資料那當然是有的,不過撒謊是需要一定的準備,一眼就被戳破的謊言不是艾倫威爾遜所追求的,所以沒爆發的鼠疫,一定要好像真的爆發過一樣。

見從前爆發鼠疫過的地方更改一下地名,但找的都是這一次旱災嚴重的地區進行地名代替,這樣就不容易被戳穿。

“一並迅速蔓延,大街小巷常有行人在路上倒下,吐血後立即死亡。城周圍前後很多村莊,疫情也很嚴重,死亡人數很多。有的甚至全家全院人死亡,景象十分淒慘。馬圖拉地區有的全村或全家人死絕,當時的群眾有這樣的經驗:早晨起來看誰家的煙筒不冒煙,說明誰家的人就死絕了。”

死亡的迅速蔓延給人們造成極大的恐慌,對於受到旱災襲擊的聯合省和中央省而言,這讓當地的民眾非常的驚恐,隨之而來的窒息感仿佛被看不見的絞索纏繞。

隨後就是衛生法案的製定,英屬印度當然存在衛生官員,隻不過和龐大的行政官員和司法官員相比,就和沒有一樣,總數上可以被會議室裝下,當然這個裝下僅限於英國人。

雖然艾倫威爾遜貪婪,但是他也真辦事啊,他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同時跟進所有法案的製定,準備為以後印度獨立留下一個健全的法律體係。

和他從工作當中獲得微不足道的酬勞相比,這些法案都是無價之寶,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印度,印度人很吃虧麼?根本不虧!

出於一片好心,在和衛生官員製定衛生法案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建議以一八四八年出台的英國公共衛生法案為藍本進行製定。

這是考慮到英屬印度的大部分地區,也就和一八四八年的英國差不多,說不定還不如。

因此一八四八年的衛生法案,應該比艾德禮首相正在製定的國民健康保健體係要更加合適。

英屬印度的衛生官員隻有小貓兩三隻,在聽從了專員助理因地製宜的建議之後,表示艾倫威爾遜說的有道理,應該考慮英屬印度的客觀環境。

這都是為了構建英屬印度的醫生體係,體係分為兩個部分,並確立醫生從業標準,嚴格監督以確保醫生規範化作業。

這種做法打破了醫生職業的等級分化秩序,使得全科醫生日益占據了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的主導。

等級秩序下許多地位崇高的醫生大都轉型為醫療機構的顧問,他們擁有傳統醫療協會賜予的尊崇地位,在醫學界聲譽較大,主要服務於較為富裕、休閑、聲譽高、頭銜多,社會影響力大的群體,簡單來說就是婆羅門和刹帝利。

當然大英帝國是沒有種姓製度的,所以也可以服務於低種姓的有錢人。

而全科醫生則比較勞累,負責保障平民大眾的個體健康與群體性公共衛生安全,這個占據醫生人數絕大部分的群體,用來服務於廣大英屬印度的勞苦大眾。

艾倫威爾遜忽然發現,一八四八年英國的衛生法案,簡直太適合現在的英屬印度了。

後來的尼赫魯不被莫迪老仙埋汰,誰被埋汰?根本就無視印度的國情,竟然和人人平等的蘇聯學習,早學習英美不就沒這麼多事了嘛。

為了要合理合法的把這筆錢用出去,所以鼠疫的爆發必須要公布,但又不能引起大的恐慌,防止被其他國家知道,不然容易被戳穿。

這可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就在此時通過海得拉巴轉來的電報,到達了新德裏。裏麵提及費雯麗聯合好萊塢的女明星正在展開募捐活動。

“真是雪中送炭啊。將薇……費雯麗在美國進行慈善募捐的事情,告知給所有報紙。把聯合省和中央省鼠疫爆發的事情,告知給我們總督府的對外報紙,就這樣吧。”

最近正苦惱英屬印度沒什麼吹點的艾倫威爾遜,總算是有找到了一個我們印度太厲害了的好消息。

人力有窮時,雖然他已經非常努力了,從國際象棋一直吹到史前核大戰,但腦子裏的知識儲備確實也快見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