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官員。”德裏克回避了艾倫威爾遜的問題,看看熱鬧是好的,摻和進去就大可不必,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哦!”這讓艾倫威爾遜略感失望,如果在這個時候甘地離開了英屬印度,總督府就可以借著帕特爾的手,撩撥一下尼赫魯了。
倒不是對尼赫魯有什麼偏見,一定讓他和領導印度失之交臂,隻是短期打壓一下應該不是問題吧,這不代表帕特爾上台就更好。
實際上尼赫魯的政治成分,丘吉爾先生所在的保守黨,認為是布爾什維克。
工黨認為是社會黨,艾倫威爾遜的看法再者兩者之間,沒有布爾什維克這麼激進,也不是社會黨那樣的思想。
大概應該類似炮黨的最理想化狀態,也就是墨西哥的革命製度黨。
革命製度黨就是一個偏左政黨能夠多大程度大刀闊斧的標準了,不然托洛茨基怎麼會想到跑到墨西哥呢。
墨西哥革命製度黨,主張同資產階級合作來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國家工業化,希望能夠借此先富帶動後富提升勞工福利。
從此以後,資產階級和工人貴族的聯盟就成為了革命製度黨政權的基石。事實上,這也是後來巴西的瓦加斯政權、阿根廷庇隆政權等拉美民族主義政權的基本運作模式。
拉攏資產階級不代表革命製度黨妥協,因為拉美和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毛病一樣,主教會才是那個最反動的象征。
收拾了主教會,第二步革命製度黨就在墨西哥進行了土地改革。
這也是尼赫魯未來要做的事情,最後一步就是推動外資國有化。和反對派別反複爭奪,最終墨西哥在一九三八年國有化了整個石油產業。
從中不難看出,革命製度黨政府既想要反帝自立,又試圖維持同美國的關係。
當時的墨西哥是除了蘇聯之外,對西班牙內戰當中大力援助共和政府。
現在反對佛朗哥政權進入聯合國的國家當中,墨西哥也是最為立場鮮明的。可以這就是一個類似尼赫魯的人物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了。
能在距離美國這麼近的地方,頂著美國的壓力幾十年,把國家發展的不錯。
這已經是墨西哥的極限了,尼赫魯就算活著的時候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也隻能到這種程度。
至於帕特爾作為莫迪老仙的精神導師,雖然主張比較對帝國主義的口味,但是第一個壽命不長,第二個,政客的和做的都不一樣。
既然尼赫魯上台的印度最終沒有構成威脅,帕特爾上台之後萬一弄點不可控的事情。這會讓很多國家都非常難辦。要知道阿根廷軍政府上台之後,可是和大英帝國開戰過的。
所以對於大英帝國來,要警惕社會主義者,但更要防帝國主義者。
艾倫威爾遜還是沒有放棄,表示甘地如果到達美國的話,不定會引起一番轟動。
對此德裏克不置可否,沒有給出任何回答,千言萬語一句話,他是商人不是官員。
最終艾倫威爾遜放棄了努力,還不如想想如何安排葛麗泰·嘉寶和英格麗·褒曼的生活,比如打個網球什麼的。新德裏當然有網球場,同樣是英國人修建的。
艾倫威爾遜對網球不感興趣,不過要分誰打,前世每每庫爾尼科娃和莎拉波娃上場的時候,他也是這項運動的擁躉,大威廉姆斯隻能得到換台的待遇。
網球是一種神奇的儀式,所有大英帝國的公民都義不容辭,而且他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無所事事,打網球隻要可以讓眼睛有事可幹。
在印度,要是一不至少來上一次大汗淋漓,簡直就是一種罪過,給人造成的罪惡感比一千次殺人還要深重。
葛麗泰·嘉寶和英格麗·褒曼都有一米七以上的身高,運動神經在女性當中算是很強的,而且是北歐人,雖然不經常打,但也能看出來兩人並不是沒進行過這種運動。
能夠明顯的看出來,英格麗·褒曼不論是反應還是力量都更勝一籌,這也能怪,她也才剛剛過了三十歲,比大了十歲的葛麗泰·嘉寶更有優勢。
“這一點也不尊重前輩啊。”正在這麼想的時候,一聲痛哼讓艾倫威爾遜的注意力回到現實,葛麗泰·嘉寶扭到了腳。
直接起身一個健步進入場內,艾倫威爾遜關切的詢問,“哦,上帝啊,扭到腳了?”
葛麗泰·嘉寶要和十歲,神經和力量都更深一籌的英格麗·褒曼進行對抗,確實是勉為其難,也因為這個舉動導致了現在的後果,她雖然穿男裝的時候很有中性美,但畢竟不是男人,而是錯估了目前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