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1 / 2)

這一次拜訪各大土邦的目的,包括但不限於,對接下來的英屬印度發展給予一定的忠告,這個時候尼赫魯在艾倫威爾遜口中,又是可惡的社會主義者了。

土邦不可能長期存在,而因為英鎊的國際貿易結算問題,倫敦大概率是不會對土邦問題表態的,換句話不會冒著和獨立後的印度鬧翻的危險,對各大土邦進行聲援。

土邦的未來隻在自己的手上,關注了一下轉移財產的事情怎麼樣了。以及各大土邦的私軍情況,艾倫威爾遜才算略微放下了心。

這個時候他一個的殖民官員,就仿佛逆曆史潮流而動,進行一場徒勞的飛蛾撲火。

在特拉凡科爾土邦做客之後,艾倫威爾遜開始北上,在邁索爾土邦停留片刻,又到了海得拉巴,見到了君主阿裏汗。

阿裏汗可能是艾倫威爾遜最尊重的印度人了,在見到阿裏汗之後,艾倫威爾遜麵帶歉意,真誠的道歉道,“我一直為保存海得拉巴而努力,希望倫敦能夠警告國大黨的主張。但現在看來,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艾倫專員的真誠,我一直都能看到。”阿裏汗雖然難掩失望,但這種失望是對著倫敦政府,而不是對著艾倫威爾遜來的。

“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但其實對英屬印度的獨立方案,是印巴分治。也就是阿裏真納的主張。”也沒有外人,艾倫威爾遜就把這個還保密的消息告訴了阿裏汗。

“哦?土邦的未來沒有明?”阿裏汗聽著這個好壞參半的消息,長歎道,“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消息,各大土邦都已經呼籲以自治領的模式加入英聯邦,倫敦一直沒有回應。”

“根據國內評估,強行壓下去印度的獨立勢頭,需要常駐五十萬英軍在英屬印度。世界大戰英屬印度也沒有這麼多英軍駐紮。”艾倫威爾遜無奈的訴苦道,“之前我推進裁軍的工作,就是在盡量削弱印度軍隊的實力。如何能夠擁兵自保,關鍵在於克什米爾的問題。我的個人建議,把克什米爾的走向當做是解決土邦地位的鑰匙。”

“機會隻有一次,斷然不能錯過。”艾倫威爾遜為阿裏汗分析道,“克什米爾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印度教君主、和平教的民眾,爆發戰爭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那個地方打起來,大君你可前往不要猶豫啊。這可是唯一能夠逼迫國大黨就範的機會。”

克什米爾問題他不是第一次談,甚至在早前和阿裏真納談過這個問題,克什米爾問題出現之後,印度其實比巴基斯坦的行動果斷的多。巴基斯坦剛開始瞻前顧後上的都是私軍,印度投入的都是印度正規軍。

之前的裁軍,英屬印度政府有意識的把印度裔的軍隊裁撤,而保留了大量的錫克部隊。防止過於明顯被看出來,獨立以後尼赫魯剛開始,肯定要比曆史上的牌要少。

當然這也不能斷定尼赫魯就不敢開戰,克什米爾畢竟是尼赫魯家族的家鄉,開國領袖把家鄉丟了?這似乎對尼赫魯而言是一個羞辱。

艾倫威爾遜和阿裏真納談論克什米爾的事情,並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的。有了提醒的阿裏真納不定剛開始就不會,以部落武裝對陣印度正規軍。

如果印巴在克什米爾大打出手,阿裏汗能夠聯合其他大土邦集體對新德裏施壓,未必不能爭取出來幾年的時間。不用像是剛開始,海德巴拉和朱納加德土邦就被瞬殺,不定能夠拖慢印度統一的步伐。

拖慢是沒錯的,到了現在,艾倫威爾遜也隻能用拖慢這個詞彙來形容。畢竟有實力的土邦隻有幾個,互相之間又不接壤。

“到時候記得聯絡葡萄牙人,對於阿裏汗大君這樣的朋友,葡萄牙人也十分願意結交。”最後艾倫威爾遜開口道,“英軍的撤離計劃,我在想想辦法,一部分英軍想撤離到朱納加德土邦,防止尼赫魯輕舉妄動。海德巴拉這邊就比較難了,大君的土邦在內陸,我們從不能撤軍撤到內陸吧?”

英軍撤離到朱納加德土邦,印度軍隊想要在英軍的眼皮子底下,衝進朱納加德土邦,推翻君主在進行公投,把朱納加德土邦並入印度這種操作,就非常的需要勇氣了。

海德巴拉土邦和朱納加德土邦的和平教君主都平安無恙的話,等到印巴戰爭開始,怎麼也能對巴基斯坦形成一個支援的作用,哪怕是口頭支援。

其實還不夠,最好葡萄牙人也宣布密約內容,將占據的土地歸入葡屬果阿名下,那樣在葡萄牙人的撐腰下,印度的顧忌會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