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就準備,繼續在美國境內,為了大英帝國在中東的利益鞠躬盡瘁。
巴勒斯坦的英軍要撤離,武器裝備並沒有必要一定要帶走,現在武器積壓嚴重,留一些給當地的親英友好國家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當地的英軍都已經開始要撤離了,再不發電報就來不及了。留下一批破爛並不需要通過大臣,完全在本地專員的職權範圍之內。
亞丁是英國在中東的殖民地,和大多數的殖民地一樣,當地也存在印度裔社區。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亞丁屬於英屬印度的版圖之內。
後世在貧民窯旁邊蓋世界最貴住宅的印度首富安巴尼,其實就是出生在亞丁。
這裏對巴倫爵士來,有著一絲熟悉的感覺,畢竟和新德裏的氣候差不多,又有印度裔社區做狗腿子,就如同他還在英屬印度做專員一樣。
很快巴倫爵士就知道他這種若有若無的熟悉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他接到了曾經專員助理艾倫威爾遜的問好,電報中表示自己剛剛和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亞曆山大·卡多根爵士討論了大英帝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在爭得了亞曆山大·卡多根爵士的首肯之下,才有了這一封電報進行問好。
哪怕實際上並沒有,艾倫威爾遜隻不過是借著亞曆山大·卡多根的名號,增加自己的服力。
“呃?”手持電報的巴倫解釋哭笑不得,他就覺得這幾應該會有事情發生,隻是不知道這種感覺從何而來,但現在這種感覺消失了。
撤軍是內閣以及外交大臣決定的,但是這麼撤軍他當然可以自行決定。
遺留下來一些武器當然在職權範圍之內,反正內閣隻是給出一個框架,並沒有具體的措施,具體的措施是他這個直接責任人考慮的。
因為有英屬印度的經驗在那,巴倫爵士已經能夠感覺到,一旦英軍撤離巴勒斯坦,當地很可能會爆發戰爭,而且從聯合國的態度來看,美國和蘇聯的態度不變,很可能英國就要出在美國和蘇聯的對立麵。
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還提及了巴迪亞公主的名字,表示應該和這位伊拉克攝政王的妹妹,進行一番溝通,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實際上,一些國家正在進行戰爭方麵的準備,這一點巴倫爵士是知道的。
“這個艾倫,他是不是忘記了蒙巴頓的夫人就是猶太人。”巴倫爵士苦笑著自語。
忘記是沒有忘記,不過國家利益在這,艾倫威爾遜隻能這麼選擇。去了一趟華盛頓的艾倫威爾遜已經返回波士頓領事館。
外交機構都是半公開的間諜所在地,艾倫威爾遜從波士頓領事館拿到了關於,現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的一些情報,關於這個人的性格、愛好以及風評,經常去什麼地方,以及作息規律。
艾倫威爾遜覺得,自己最好在本次大選有結果之前,就已經和麥卡錫成了朋友。這樣比較順理成章,可以避免等到對方發跡之後在認識,好像動機不良一樣。
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令人印象深刻?等到麥卡錫氣吞山河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再往上貼,所付出的精力就要大上很多了。
“領事,你對這個酒鬼感興趣?”領事館的秘書威克大惑不解,怎麼自己的頂頭上司,對一個共和黨風評不佳的參議員這麼熱心,既不資深也沒有好風評,還經常被報紙嘲笑。
威克對政治抱有濃厚興趣,他思維敏捷,能夠清楚表達頭腦裏的東西。像許多同事眼中的威爾士人一樣,威克經常是講的比寫的好,而他又善於寫作。
閱讀是他的習慣,尤其是美國涉及到政治的報紙,一直都是他的最愛。在他的印象中,領事要找的這個參議員,一直都是以反麵形象見報的。
盡管威克認為,麥卡錫隻是在於他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盡管許多年輕時就一飛衝的政客一般來也許都是這樣,但這尤其符合麥卡錫的情況。
“哦,親愛的威克,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道,“已經成為參議員了,就不能以酒鬼來稱呼,雖然他確實風評不好。早期的成功可能會被歸結於運氣,但政客本身就要有一個過人的長處,我相信他一定有,隻不過還沒有被發現。人人都有優點的,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