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2 / 2)

作為南半球的主要國家,澳大利亞又因為土地貧瘠,無法真正成為一個自立的強國,所以爭取其他白人國家支持,對周圍國家采取進攻性防禦就非常正常。

手伸的非常遠,甚至將觸手伸向了十萬八千裏之外的中國,經常對中國指手畫腳。雖然明麵上澳大利亞經常針對中國,看似中國成了澳大利亞的重要對手,但實際上那不過是聽從美國的命令意味更多一些。

這不是澳大利亞反感美國的指導,作為對美國支持的交換,澳大利亞可能並不反感。至於這麼做是否合算,澳大利亞人認為是合算的,英國早已經衰落,澳大利亞隻能聽從美國的指導。

實際上幾十年後,英國這麼喜歡反複橫跳的國家,也因為殖民體係被拆了,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左右逢源,不得不更加倚重美國,澳大利亞的回旋餘地更,美國什麼澳大利亞都要照辦。

深知做美國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盟友是致命的艾倫威爾遜,知道一旦殖民地丟幹淨,英國就是任由美國指手畫腳的應聲蟲,所以一直努力避免這種未來,更遑論澳大利亞。

真正令澳大利亞最為害怕,對澳大利亞構成直接威脅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

澳大利亞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強國,因為澳大利亞就是一個資源國的盤子。而且這個盤子在澳大利亞人口如此稀少的情況下,可以讓澳大利亞人過上非常輕鬆的日子,甚至比英美兩國都愜意。

知道澳大利亞從二戰之後,就一直對東印度群島繃緊神經的艾倫威爾遜,早在前任馬來亞高級專員傑拉德·愛德華還在的時候,就告訴對方,如何激起澳大利亞反感,那就是散布大印度尼西亞主義。

因為荷蘭人離開之前,對印尼進行了係統性的破壞,加上分割了兩個最大的島嶼。甚至還支持亞齊的反印尼叛亂,這種人走了仍然伸出黑手搗亂的行為,搞得新獨立的印尼十分惱火。

大印度尼西亞的思潮比曆史上更加猛烈,為了團結全國人民,從蘇加諾開始印尼就積極奉行對外拓展的戰略,試圖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到外部的方式加強國內的統一。但這一戰略引起了澳大利亞的強烈不滿,

現在艾倫威爾遜麵對的情況,就是澳大利亞更加主動的拓展和維持歐洲國家的關係。

澳大利亞雖然知道美國現在比英國強大,但是印尼周邊的馬來亞、新幾內亞、帝汶島分別屬於英國、荷蘭和葡萄牙,這些老牌殖民者存在感更強。

印尼還同時對三個殖民國家保留的領地有野心,澳大利亞就成了支持三國留下來的堅定盟友,所以前幾的颶風行動,澳大利亞軍方的代表出現,就一點不意外了。

對於英國核試驗成功的消息,澳大利亞表達了不亞於英國的興奮之情,在澳大利亞看來,這是澳大利亞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看完印尼的情報,再看澳大利亞的反應,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麵對印尼的問題上,澳大利亞和英國、荷蘭、葡萄牙是站在一起的,這就有助於平衡美國的影響力。

當然這種設想全都是建立在英國本身仍然能保持一定實力的前提上,一旦英國最終下跪了,什麼都沒用。

“一定要在馬來亞站穩腳跟!”艾倫威爾遜把報紙收起來,凝神片刻拿起來電話道,“拿一部分日本的材料過來,馬上。”

腦海中艾倫威爾遜有關於日本的資料,但缺少的是現在這個時間段的情報,兩相對照才能想出來給競爭對手埋雷的辦法。

比如日本推崇的雁行模式,艾倫威爾遜知道是知道,他日本連紡織業都沒有開始發展,日本雁行模式都沒個影子,這就屬於暫時無用的記憶。

但也不是完全無用,他可以提前破壞,雁行模式最先是日本提出來的,指的是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像大雁飛行一樣,排出有序,層次分明的陣型。而在這一模式下,日本處於領頭雁的位置,韓國,新港台即所謂的四龍緊隨其後,處於第二梯隊;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尼等東盟國家處於第三梯隊;而處於雁行陣列最後麵的,是中國。

這個排列通俗一點解釋,就是日本帶領要麼是分裂分子、要麼是反華國家的第二隊列,帶著一群前殖民地,把有仇的中國踩在腳下,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