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帕梅拉蒙巴頓認為馬來亞要發展鋼鐵業並不是問題,甚至不用通過倫敦認可,十九世紀向美國轉移產業,那個時候經過倫敦的認可了麼?
並沒有,恰恰相反,倫敦政府是嚴防死守防止最新的紡織機流入美國境內的。
但資本還是用腳投票了,就如同她現在發現了澳大利亞鐵礦,立刻就有無數的英資相關企業進駐珀斯,在西澳大利亞這個地方,英資的湧入甚至超越了,傳統上更加受青睞的澳大利亞東部。
當然作為引起風潮的帕梅拉蒙巴頓,知道真正的源頭來源於誰。
“真到了澳大利亞,才發現這裏的環境是真差。很難想象澳大利亞和不遠的新西蘭完全不一樣。”帕梅拉蒙巴頓也來過南半球幾次了,對兩國的不同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可能這就是人生吧,有時候就會發生這種事。”艾倫威爾遜聳聳肩感歎道,“澳大利亞是別想在自然環境上努力了,但老老實實的開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澳大利亞是非常古老而且穩定的大陸,新西蘭的形成要比澳大利亞晚的多。這一點就能夠決定許多問題了,新西蘭雖然,但也是一個農牧業強國,在世界農牧業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澳大利亞不要看麵積很大,所有宜居的地方加在一起,還真不一定比新西蘭的麵積大多少。
帕梅拉蒙巴頓在廣大的西澳大利亞轉了一圈,還是老老實實的選擇了距離礦山更遠的珀斯作為自己集團的總部。
“哦,現在新西蘭的政治環境怎麼樣?”艾倫威爾遜開口詢問,這個在五眼聯盟當中存在感不高的國家,看看有沒有什麼機會。
“彼得·弗雷澤領導的工黨去年敗選了,不過去年的匆匆一瞥,我能夠感覺到,新西蘭工黨的實力比本土艾德禮首相領導的工黨基礎要穩定許多。”帕梅拉蒙巴頓到這反問道,“你有什麼想法。”
“馬來亞的土地分配方案已經出來了,你也知道現在馬來亞有一千萬人口,但比起日本來,農業條件算是很好的。我最近想要考察一下農牧業的支持。把農牧業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就解決了很大的問題。”艾倫威爾遜出自己的想法,“把勞動力密集產業放在西馬,但是鋼鐵業要放在東馬,西馬玩農業、東馬玩牧業。”
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日本要是隻有兩千萬人,日本列島也可以發展發展農牧業。可日本人口已經逼近八千萬了,靠農牧業都吃不飽飯。
要啥啥沒有的日本除了做血汗工廠之外,並沒有任何一條出路。但馬來亞不同,有很多自然資源可以利用,麵積寬鬆的情況下,還可以發展農牧業。
“親愛的,這讓我想起來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大建,因為印巴分治加爾各答工業區已經衰落了。”帕梅拉蒙巴頓偷笑道,“你真是太壞了。”
“談不上壞吧,馬來人發展農牧業加上橡膠,工業領域交給華人。想辦法把不同的側重放在東馬和西馬,都是為了殖民地的穩定。”艾倫威爾遜沉吟了一下,“幫我多注意一下相關的消息,我首先要來一輪農牧業革命,先把馬來人安撫好。”
這是沒問題的,艾倫威爾遜甚至想要讓馬來人養豬,別看馬來人是和平教徒,這都不是問題,二十一世紀的埃及就是響當當的養豬大國,發展產業又不是讓你吃,不信和平教的人吃還不行麼?
僅僅是養豬業的話,根本不需要其他國家幫忙,英國就是這方麵的行家,大約克夏豬就是英國本土的種豬。
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英國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豬肉中脂肪的需要大大減少,經過有目的、有計劃和係統的高蛋白精料型日糧直線培育,進行定向選育和選配,從而使大白豬迅速地向瘦肉型方向發展。
很多國家從英國引進大白豬,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先後培育成適合本國的大白豬品種,蘇聯、美國、日本都是引進的國家。
把中國本土黑豬擠的快沒存在感的白豬,也是從英國引進的大約克夏豬。長肉快,生育力強,這些都是優點。
農牧業的科技含量絲毫不亞於工業,二十一世紀中國還沒有擺脫依賴呢。歐美真強到堅不可摧的領域在於農牧業。很多國家都各有各的優勢!
生豬養殖中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叫料肉比,是指飼養的畜禽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它是評價飼料報酬的一個重要指標。歐美能達到二點二,中國隻能到二點八,差距還很巨大。美國平均一頭存欄母豬供育肥豬二十頭以上,而中國平均為十六頭,差距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