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1 / 2)

“現在看來,我們控製住了印尼。”駐軍司令比爾頓中將在簽署五國聯防條約之後,以輕鬆的姿態對過來詢問的艾倫威爾遜說道。

張伯倫還認為他控製了希特勒呢?艾倫威爾遜心中碎碎念,但是並沒有說出口。

“我覺得在印尼這件事上,大家應該統一口徑,眾口鑠金把雅加達政權塑造成一個親蘇政權。”艾倫威爾遜沉吟一下道,“就說它是第二個中國,是不是真的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讓美國相信。”

如果有可能的話,艾倫威爾遜會在未來一段時間,爭取將英國的核武器部署在馬來亞。當然他現在迫切需要一個契機,能夠讓他的想法順理成章的實現。

這一次見麵之後,艾倫威爾遜拿走了一個不算是機密的文件,對當前馬來亞的戰俘營情況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駐紮在馬來亞的英軍是軍隊,當然不是萬裏迢迢過來做看守的。

所以戰俘營的看守肯定大多數並非是英軍士兵,至於是誰嘛,當然是按照當前殖民地的族群比例來的,所有的戰俘營都是處在多數華人,少數馬來人看管這麼一個狀態。

很快艾倫威爾遜就對戰俘營的情況就了解了一個大概,分而治之這種東西,身為一個英國紳士,這個世界上當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這種事上做英國人的老師。

他並不想要把這些日本戰俘都殺了,那畢竟是一個非常慘烈的事件,最重要的是不可控。這些日本戰俘是要回國的,不過能不能完整的回去就不一定了。

了解了戰俘營情況的艾倫威爾遜,先把這件事放下,開始繼續自己報喜不報憂的彙報,表明馬來亞的情況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在最新的一份電報上麵,艾倫威爾遜還是沒有忍住自己的手,抄襲了日本的雁陣。

“當前以國家為單位的產業競爭角度來說,英國麵對美國的產業規模極其難以競爭。但經過對馬來亞周邊的考察之後,一個計劃正在漸漸成型。”

“如果通過馬來亞為媒介,用產業扶持打垮周邊的國家,比如印尼、菲律賓等國,最終形成傾銷市場,一方麵可以穩定馬來亞的經濟,另外一個方麵可以讓英國本土獲得利益。”

“東南亞分成兩個部分,半島和群島,英屬馬來亞的西馬是中南半島的一部分,東馬則是東南亞群島的一部分。在地理上就是四百多萬平方公裏東南亞的絕對核心。”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調查,東南亞國家的情況普遍有一點非常類似,那就是華人都是作為平衡本土族群的力量引進,如果能夠善於利用華裔互相之間的聯係,就相當於憑空多出來一條進入其他國家市場的渠道。”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英國通過建立英資在馬來亞的產業,擊垮東南亞國家的產業,占據這個四百萬平方公裏市場的主導地位。”

隨後則是分析一旦成功的可行性,以及會不會引起美國的警惕。要知道附近的菲律賓從前就是美國的殖民地。

艾倫威爾遜其實並不擔心菲律賓的美國前殖民地屬性,在電報當中表明,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朋友則是致命的。

在電報當中舉了三個例子,分別為非洲的利比裏亞、美洲的海地和亞洲菲律賓,表明一旦某個國家真成了美國的忠實粉絲,一般就會成為失敗國家。

越是有著濃重的親美氣氛,美國往往看不上這樣的國家,對這樣的國家都會不聞不問,根本不存在什麼產業扶持。電報上在說這些話說的是幾個國家,其實未嚐不是在說英國。

反正艾倫威爾遜是沒看出來,一邊倒向美國有什麼好處。五十年代英國雖然因為英鎊問題、彗星和波音的問題、殖民地的問題和美國摩擦很多。但也隻是緩慢衰落,到了六十年代尤其是經過拿騷協議之後,徹底和美國站在了一個戰壕當中,那個衰落速度就和自由落體一樣。

很難想象才過了十年時間,英國就從戰後三巨頭,就變成了芸芸眾生的一員。

這一份報告,隱晦的提及了想要保住所有殖民地是不現實的,但是一定要保住關鍵地點的殖民地,把英屬馬來亞握在手中,可以輻射四百萬平方公裏的東南亞,幾乎就是再造一個英屬印度。

如果在非洲殖民地當中,也能夠找到了可以扶持的地方,比如北羅德西亞,一樣可以放棄殖民地之名,行殖民地之實,用扶持出來的產業繼續傾銷,還節省了直接的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