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五零年,雖然英美兩國都談什麼特殊關係,但絕對代表兩國看待問題的角度就完全一致,二十一世紀應該是大體一致的,不過喊英美特殊關係的是英國。美國是不怎麼強調英美特殊關係的。
誰讓那個時候,英國隻剩下英倫三島淪為一個抱大腿的角色了呢。
漢城陷落當天,聯合國通過八十二號決議,宣布對朝鮮半島進行武裝幹涉。
艾倫威爾遜正在進行政策製定,手裏麵就拿著聯合國八十二號決議,雖然現今英國是工黨執政,而工黨的很多大臣,曾經就是年輕時期鐵杆的親蘇份子,但是一個年齡有一個年齡的想法,關於朝鮮戰爭的定義,英國也傾向於認為,這是蘇聯全球戰略企圖的一部分。
工黨因為之前長期在野,很長時間之內人才不足,所以艾德禮內閣,存在多個超級大臣。戰爭的爆發,引起了前後兩任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和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裏森的關注。
兩個外交大臣的關係很好,和莫裏森和艾德禮之間的關係形成了鮮明對比。
兩人一起聽從了艾倫威爾遜關於戰爭規模的預估,以及判斷英國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
當前現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裏森正在前任歐內斯特·貝文的建議下,準備實行科倫坡計劃,既在澳大利亞的幫助下,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科倫坡計劃的主要動機,既要反蘇又要防美,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是對美國增加當地影響力的對抗。
作為現任的英屬馬來亞高級專員,毫無疑問這件事當然和艾倫威爾遜有關。正好艾倫威爾遜承蒙召喚返回倫敦,就連帶著朝鮮戰爭一起談論了。
麵對兩個大臣的詢問,艾倫威爾遜表示自己逆練神功多年已經有了幾分火候,對當地的馬來人以及華人都采取開誠布公的態度,甚至有自己的長期計劃,既以英屬馬來亞為中心,打垮周邊的獨立或者半獨立國家的工業,達成再造一個英屬印度的目的。
歐內斯特·貝文和赫伯特·莫裏森對視一眼,都非常驚訝,沒想到一個白廳培養的公務員,竟然吹起牛逼來,一點也不把政客放在眼裏。
“艾倫,聽說你和美國的麥卡錫參議員私交不錯?”歐內斯特·貝文開口問道。
“是的!”艾倫威爾遜點頭回答道,“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待人非常真誠,有別於傳統的參議員,要說有什麼毛病的話,可能就是過於熱愛酒精了。”
麥卡錫當然是一個好人,雖然因為朝鮮戰爭爆發,麥卡錫在美國越發的水漲船高,以不可一世的麵目出現,但麥卡錫畢竟是幫助費雯麗拿到了聯美影業的股份。
光是憑借這一點,麥卡錫就是他艾倫威爾遜的朋友,哪怕麥卡錫下一秒就在紐約街頭開槍殺人,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這個回答讓赫伯特·莫裏森眉頭微皺,“按照他的言論,本屆內閣都是蘇聯間諜。”
“尊敬的大臣,如果實話實說,確實是這樣的!”艾倫威爾遜做無奈狀,“在麥卡錫以及代表的勢力眼中,本屆政府確實有著蘇聯間諜的嫌疑,不過那畢竟是美國,如果視角不局限於英國身上,美國人會發現歐洲各國遍地都是親蘇勢力,法國?意大利?希臘?等等……”
在野黨亂說話又不用負責任,不提麥卡錫,目前還精力旺盛的丘吉爾不也經常在國會亂放炮嘛,就是不知道和有調整版權稅的傳聞是否有關。
想到希臘,艾倫威爾遜不由的有些擔心,親蘇武裝仍然盤踞在靠近南斯拉夫的北部山區,曆史上到了一九五零年,希臘的親蘇勢力早已經不構成威脅了。還有大批在希臘有了作戰經驗的美軍官兵直接去了朝鮮半島。
“你的報告我和貝文已經看了,而且你也知道了杜魯門總統決定武裝幹涉朝鮮半島。內閣的意思是,應該幫助美國,采取這樣的態度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赫伯特·莫裏森娓娓道來,如果朝鮮戰爭的結果是蘇聯集團陣營勝利,那將會大大打擊自由世界的威望和聲譽,尤其是在德國,這將嚴重危及近在咫尺的中西歐安全。
並且支持美國的戰爭政策,可以換取美國支持英國在馬來亞和法國在越南的統治,從而維護英國在遠東和東南亞的戰略利益。支持美國戰爭政策也可以修補之前因中東英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而遭到猜忌的英美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