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也算是共事過,知道艾倫威爾遜在英屬印度的所作所為,還真相信這個帝國主義的話了,說起話來聲情並茂,也不知道是誰教的。
此時此刻,正在賓館休息的費雯麗打了一個噴嚏,波恩的龍騎兵姐妹一臉淡定,巴黎的啄木鳥影業似乎籠罩在因果作用當中。
“不過我承認你說得對,我上任之後也發現,日本人確實有埋頭苦幹的精神。”伯吉斯倒也部分同意艾倫威爾遜的意見。
“說不定以後比英國還要強大。”艾倫威爾遜半是認真之色的道。
“不可能!”伯吉斯斷然否認道,“艾倫,你知道你在說什麼麼?就日本的水平?”
“我知道,葡萄牙的水平。”艾倫威爾遜示意稍安勿躁,把話收回來,“我隻是開一個玩笑。”
沒想到這個蘇聯間諜,竟然也是熱愛祖國的人,艾倫威爾遜不好說什麼了。
其實這是一個誤會,艾倫威爾遜剛剛說的是日本未來可能達到的水平。至於伯吉斯當然不知道未來的事情,這位駐日大使眼中的日本,還真就是葡萄牙的水平。
日本的國力和軍力在亞洲算是鶴立雞群,放在歐洲隻有一個優勢是板上釘釘的,那就是人口。日本陸軍的裝備遠不如戰前的波蘭、捷克、就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水平。
日本唯一能夠依仗的就是士兵可能吃苦耐勞,國力上根本無法和英國相提並論。就拿日本二戰的所有坦克加起來,總生產量也不過五千。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九一八年,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同時配備坦克三千三百輛。日本陸軍除了作戰頑強之外,根本就是歐洲一戰的水平。
並不以作戰精神著稱的美軍,目前正在日本全國作威作福。
和駐日大使不在一個頻道上,艾倫威爾遜轉移話題,表示自己是來東京談戰俘遣返的,同時還代理荷蘭以及澳大利亞、葡萄牙手中的戰俘,四國會同時進行遣返。
“原來是這樣!”伯吉斯總算不再糾結日本和英國能不能相提並論的話題,反問道,“都溝通過了?幾個國家都沒問題。”
“沒問題,該用也用的差不多了。”艾倫威爾遜聳聳肩道,“本來態度最強硬的是澳大利亞,現在也同意了。”
“二戰真的對澳大利亞影響很大。”伯吉斯鄭重的點頭道,“你肯定進行了不少說服工作,肯定不容易。”
“澳大利亞沒問題。”艾倫威爾遜微微一笑,表示也沒有費多少唾沫。
第五大行星的頂級資源國配置是開玩笑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不管澳大利亞怎麼跳。都不會有太差的日子。
其實英屬馬來亞的保留,可以避免澳大利亞走向另外一條路。最相信血濃於水的澳大利亞人,一旦麵臨亞洲方向的威脅,超出澳大利亞本身的國力。
艾倫威爾遜能夠設想出來一種可能,那就是澳大利亞有和美國合並的民意。
反正二十一世紀的局勢,澳大利亞確實有被某大國用經濟挾持成衛星國的可能。
但顯然澳大利亞沒準備誰強跟誰走,而是堅定不移的站在美國身邊,甚至可以設想實在沒辦法了,澳大利亞可以和美國合並。
五眼聯盟中澳大利亞是最相信血濃於水的,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絕對有。
澳大利亞駐美大使就曾經說過,願意為了美國的對抗政策付出任何經濟代價。這種話都能說得出來,合並絕不是天方夜譚。
當前麵對日本,艾倫威爾遜心裏一清二楚,澳大利亞對日本仍然有仇恨。他現在所作的工作讓澳大利亞的仇恨盡可能的維持下去,在美國占領的日本和英國占領的馬來亞當中,更加傾向於沒什麼仇恨的馬來亞。
現在他認為,可以說馬來亞幾乎有整個大英帝國還能維持影響力的所有地方支持。除了人口規模之外,應該是條件都不比失去了北海道的日本差。
伯吉斯通過大使館,和遠東空軍司令喬治·斯特技特邁耶取得了聯係。其實這一次半島上的戰爭,規模肯定比曆史上更大,因為北海道有蘇聯空軍基地的存在。
艾倫威爾遜見到這個遠東空軍的司令,主動表示自己是專門過來一趟日本表達歉意。同時正式開啟遣返工作,這需要駐日美軍友善的幫助。
“當前日本的地位越發重要,我們英國和荷蘭、葡萄牙、澳大利亞等親密盟友也同樣這麼認為,過去的仇恨可以暫時放下。”
艾倫威爾遜做出寬宏大量的姿態表態道,“喬治將軍,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