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為了自由世界(1 / 2)

“也不能這麼說,還是有競爭對手的,比如伯克·特倫德,比如說羅金斯、還有道格拉斯、弗蘭克等等。”艾倫威爾遜並不覺得自己設想會一帆風順,他又不是蒙巴頓,真能把吹過去的牛圓回來。

“愛德華爵士的副手?駐美大使、歐共體專員?”帕梅拉蒙巴頓把丈夫口中的名字一一對應,隨後道,“你所缺乏的是國內公務員的經驗,這當然是不能長期空缺的,但你說的幾個人當中,伯克·特倫德威脅最大,諾曼爵士把他放在愛德華爵士的身邊,就可見多麼重視了。”

艾倫威爾遜同意這一點,愛德華·布裏奇斯是誰?前任內閣秘書,現在的文官長和財政部常務次長,這就相當於伯克·特倫德作為現任皇帝的心腹,被放在太上皇的身邊,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親愛的,愛德華爵士好像馬上要過生日了,如果你不嫌辛苦的話。我們組織一場私人聚會!”艾倫威爾遜沉吟半晌建議道,“愛德華爵士正好是六十歲的生日,東方人覺得六十歲有著重大的意義。”

其實在英國六十歲的意義也不小,在五十年代這個時間,英國公務員退休的年齡是六十歲,但目前為止,愛德華·布裏奇斯暫時沒有徹底退休的跡象。

“好主意,在白廳的內部關係上,你不在國內反而不用顧忌這些。”帕梅拉蒙巴頓甚為讚同,愛德華·布裏奇斯的生日就在八月份。

說幹就幹,帕梅拉蒙巴頓決定為了丈夫的前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忙。

當然這得益於她現在已經積累的龐大財力。不過這涉及不到權錢交易,她全無私心,隻是借助一個場合,進行必要的社交。

雖然最多再有五年,愛德華·布裏奇斯也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但就目前而言,愛德華·布裏奇斯仍然是帝國公務員體係的文官長。

這種場合帕梅拉蒙巴頓明顯遊刃有餘的多,艾倫威爾遜一般都是跟著妻子的節奏走。雖然在不如妻子這麼專業,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愛德華·布裏奇斯十分開心,曾經看好的年輕翹楚一直知恩圖報,這就非常令人高興。

他也非常讚成艾倫威爾遜在北約成立這件事上留下印記,同時也暗示,比起伯克·特倫德這個所謂的助手,他更加看好更加有人脈的艾倫威爾遜。

“十分感謝愛德華爵士對我的看重。”艾倫威爾遜一聽忍不住笑容道,“我一直以可靠,作為為帝國奉獻的準繩,一絲一毫都不敢懈怠。”

“艾倫,你的可靠性我一直都是不懷疑的。除了年齡之外你的身上沒有枷鎖。其實嘛,年齡也不是多大的問題。羅金斯也是一九四五年才開啟公務員生涯,現在也一樣做到了歐共體專員。”愛德華·布裏奇斯提及了現任歐共體專員。

“當然,帝國人才濟濟,對我們的國家從來都是好事。”艾倫威爾遜忙不迭的點頭。

能夠競爭內閣秘書的又何止那麼幾個人選,除了他已經鎖定的幾個人之外,劍橋五傑又何嚐不是帝國青年才俊呢?隻不過是服務於另外一個國家罷了。

關於這一次北約簽約這件事,自然也在愛德華·布裏奇斯和艾倫威爾遜的討論當中。

進入一九五二年,打打停停的朝鮮戰爭,已經不具備牽扯美國全部經曆的條件。柏林危機的開始,讓已經抽出部分精力的美國重新看重歐洲安全問題。

和歐洲相比,遠東畢竟隻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而且從蘇聯吞並北海道之後,緊接著發生的柏林危機,也讓英國認識到,締結軍事同盟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

英國在戰爭中恢複,同時也伴隨著蘇聯在戰爭中恢複,畢竟兩國的體量完全不一樣。蘇聯的上限並不是隻有五千萬人口的英國可以相比的。

美國也擺脫了戰後初期的迷茫時期,也有意介入歐洲事務,英美兩國一拍即合。

“布魯塞爾組織的軍事職責將並入新的軍事同盟,經貿部分也並入歐共體。那麼殖民地的駐軍呢?不知道這方麵的事務談了沒有?”現在的西歐國家加在一起,仍然殖民著世界不少地方,在殖民地的駐軍怎麼算?

“這部分不在框架之內。”愛德華·布裏奇斯表示,英國在殖民地問題上還是持保留態度,在殖民地問題上美國還是英國的可疑盟友。

艾倫威爾遜鬆了一口氣,英國還沒有蘇聯的威脅糊塗到底,北約的防護範圍隻是歐洲範圍,英國的海外駐軍還是英國自己控製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