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威爾遜不關心李奇微,他比較關心做副總司令的是誰,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候選人本就不多,合適的就更少了,難道真的讓蒙哥馬利來?
艾倫威爾遜甚至認為,實在不行推薦一下戴高樂,不過料想倫敦不會同意。黑鍋倫敦就背了,其實華盛頓比倫敦更討厭戴高樂。
此時的倫敦,也確實在為目前的人選範疇,雖然是副職,可英國也不準備把人選讓給別人,問題就在於合適人選幾乎沒有,除了蒙哥馬利等幾個人選,威廉·約瑟夫·斯利姆也是一個候選。
可威廉·約瑟夫·斯利姆現在是帝國總參謀長,同樣也不太適合。
艾倫威爾遜倒是對這個人選沒問題的,斯利姆元帥嘛,大家都很熟,尤其對蒙巴頓家族而言,蒙巴頓中將在東南亞的下屬嘛。當時要不是蒙巴頓的堅決支持,現在的斯利姆元帥早被邊緣化了。
隻是這不是他能決定的事情,倫敦考慮到幾個陸軍出身的元帥,給李奇微做副手不太合適。但又不能從海軍當中挑選,對抗蘇聯的任務和海軍確實沒多大關係,而且皇家海軍的元帥比陸軍還難伺候。
經過慎重討論,一個人選漸漸浮出水麵,也符合當前大英帝國更加重視空軍的指導思想。查爾斯·波特爾空軍元帥!當前英國全力發展戰略空軍,查爾斯·波特爾的任命,可以向美國表達英國當前的作戰方針。
直到很晚,出任北約副司令的人選倫敦才定下來,並且告知了美國和英國駐巴黎的工作人員。
“竟然是他!”已經趕到了巴黎的伊斯梅爵士,把人選告知了艾倫威爾遜之後,=等到了這種反應。
“怎麼?”伊斯梅爵士一聽到這種反應,不由地反問道,“你覺得這個任命有問題?”
“沒有,除了幾個陸軍元帥之外,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了。而且現在都有核武器了,波特爾空軍元帥的理論,不會在受到精度困擾。”
艾倫威爾遜保持著對頂頭上司的誠實,查爾斯·波特爾其實在戰爭當中,是一個失敗者。
他和阿瑟·特拉弗斯·哈裏斯空軍元帥在對德轟炸當中產生了分析,查爾斯·波特爾主張精確轟炸,阿瑟·特拉弗斯·哈裏斯空軍元帥的主張和轟炸東京的李梅差不多。
德國的空軍可比日本強大的多,光天化日之下,要進行杜黑設想的那種對敵方經濟和政治中心進行精確轟炸根本是不可能的。在Me-109戰鬥機凶狠攻擊下,英國轟炸機自保不暇,哪裏還有餘力去尋找目標和精確投彈呢。
波特爾不得不將晝間精確轟炸改為夜間精確轟炸,不過這也沒有令情況有絲毫改善。夜間出擊的飛行員被探照燈和高射炮組成的火網搞的暈頭轉向,完全無法分辨轟炸目標。從軍內逐漸傳出這樣的小道消息,英國空軍轟炸機部隊並不能成功的摧毀目標。
繼任者阿瑟·特拉弗斯·哈裏斯,改變了所謂的精確轟炸,把戰略轟炸對準了德國的重要城市,漢堡、科恩、德累斯頓這樣的城市全部被納入戰略轟炸當中,效果當然是很明顯的,隻不過德國的平民傷亡慘重。
“爵士,查爾斯·波特爾空軍元帥會不會反感我們這些公務員?”艾倫威爾遜壓低聲音詢問,查爾斯·波特爾空軍元帥的精確轟炸理論失勢,就源於白廳發起的調查。
白廳派出公務員在當初的兩個空軍首腦爭論期間,對轟炸效果調查的結果是,發現在防禦相當嚴密的魯爾上空,隻有百分之一的轟炸機飛抵目標上空。
在有明亮月光的夜晚,英軍四次攻擊隻有一次能命中目標五英裏內的地區;在沒有月光的夜晚,情況更糟了,大約二十次次出擊隻有一次能命中目標五英裏內的地區。由此得出結論,英國空軍轟炸命中率的確低得驚人。
“應該不至於!”伊斯梅也知道,當初白廳發起的調查讓查爾斯·波特爾迅速失勢。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沒有可沒有核武器,現在已經有了,考慮到核武器的殺傷半徑,查爾斯·波特爾空軍元帥的精確轟炸理論,又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人選已經定下來,這就標誌著大體上北約的出現已經沒有問題了,不用考慮其他國家的想法,英美兩國都可以把這件事定下來,隻等到二十五日正式簽署條件就行了。
巴黎的夜晚月色皎潔,啄木鳥影業總部的頂層,屬於幾個女強人的私人領地,其他人是不能進來的,三個女人圍著陽台,有一搭沒一搭的交流。
她們共同有丈夫地位的男人,就在這一座城市,而且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