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婉拒了之前,法軍提出英軍幫忙的請求,艾倫威爾遜則在旁邊補充道,“英軍不以陸軍見長,我們的精銳部隊都在歐洲,亞洲這邊都是皇家海軍,在閱艦式之後正在返回途中,如果法軍需要幫助的話,我們願意調動海上力量提供幫助,但可能僅限於沿海城市的幫助了。”
說到這,有眾多影後言傳身教的艾倫威爾遜麵色局促,似乎非常的不好意思。他是非常星耀幫助親密盟友法國做點什麼的,但納瓦爾將軍應該也看見了,一塊殖民地能做到的有限。
納瓦爾將軍點了點頭,歎息這可能這也就是亞洲這邊英國人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極限倒不一定是極限,可惜法國人不能像是美國那樣,把韓國軍隊調過來幫忙。歸根究底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比較孤立,至少也另外一大塊的法屬非洲相比,確實是借不到力。
法國能夠在戰後維持大國地位,不管法國人承認與否,都和英國的傾力相助脫不開關係。英國在大英帝國最後的光輝歲月中,算是對這個幾百年來的對手盡力幫忙了。
連越南的這個殖民地受降的都是英軍,隨後轉移給了法軍,英國還在聯合國確保法國重新接手殖民地,不論從任何角度來講,法國人都沒什麼可說的。
最終在參觀凝固汽油彈生產線之後,在靶場進行空投試驗的時候,艾倫威爾遜還是忍不住道,“納瓦爾將軍,如果越南沒有反製的工業,那麼化學武器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納瓦爾將軍和比爾頓將軍的反應別無二致,滿是驚異的看著艾倫威爾遜,“威爾遜專員,你這個建議非常有建設性。”
“同樣也很有破壞性!其實在道德層麵上,我不應該提出這個建議。”艾倫威爾歎了一口氣道,“但戰爭就是這樣的,無所謂道德不道德。”
“其實我曾經建議政府向美國求援,爭取美國對越南戰場的援助。”納瓦爾將軍微微搖頭道,“可惜巴黎政府對此沒有回應。”
艾倫威爾遜一下就不困了,原來美軍最早介入到越南戰爭,是法國人主動開口?
這是好事啊,艾倫威爾遜還想著怎麼讓美國人介入呢,畢竟他不知道曆史源頭,總不能幹等美國人愛自己想通了過來。
聽到納瓦爾將軍這麼一說,原來美軍介入越南戰爭的根源在這?那他就不得不說幾句話表達對納瓦爾將軍的讚同了,“納瓦爾將軍,處在中立立場,作為一個英國人,我們對法國這些年以來的政局混亂十分詫異,政府的混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軍的行動。”
明裏暗裏都是讚同,納瓦爾將軍的開口向美國求援的想法絕對正確,並且把法國在越南的軍事行動,和剛剛結束的朝鮮戰爭意義相提並論。
納瓦爾將軍一聽,就連英國人也這麼認為,想要折返巴黎一趟向政府陳述的想法再次出現,他之前是通過電報進行建議的,沒有得到巴黎政府的回應,這一次則想要專門歸國一趟,爭取政府的支持。
如果有人問艾倫威爾遜是不是支持,他當然是支持的,這種有利於國際局勢平衡的好處,他怎麼會反對,他甚至表示願意提供自己的專機,節省納瓦爾將軍往返的時間。
本就有想法的納瓦爾將軍拒絕了這個要求,但已經下定決心要回國一趟,政府和軍方意見迥異,一定會影響進攻的,雙方必須要保持一致意見。
隔了一天,納瓦爾將軍從吉隆坡離開返回西貢,經西貢的法航公司彗星客機,踏上了回國的旅途,主要目的有兩個,保證政府和軍方立場的一致,第二點就是爭取美國的援助,再開啟大規模的攻勢。
如果這兩點都能做到的話,納瓦爾將軍才有信心製定戰略進攻的計劃。
納瓦爾將軍的想法是,進行一場攻堅戰和越盟硬拚,通過法軍在攻堅戰上麵的經驗,最大程度上殺傷越盟的有生力量。
巴黎會不會同意納瓦爾將軍的所有要求,艾倫威爾遜不知道,但他希望法軍這一次的進攻順利一點。再怎麼樣,先讓美軍派一些軍事顧問來越南也行。
不要看軍事顧問好像沒什麼用,這種事一旦開始,後續就會源源不斷,大批美軍自然到時候也就過來了。
養寇自重這種事,美軍幹的簡直不要太熟練,一旦發現有合法管國會要錢的戰爭可以利用,還能忍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