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1 / 2)

其實約翰作為蘇丹專員,遠比空降的艾倫威爾遜對這裏更加了解。

二百五十萬平方公裏的蘇丹,一共隻有七百多萬人,這種情況下,指望化線上的偏頗來製造更大的矛盾,已經意義不大了。不管南北蘇丹哪一方,都不像是印度那種隨便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波及到百萬規模的人口。

“一旦雙方接受分治的方案,剩下的事情怎麼辦?”艾倫威爾遜詢問道。

“從公布分治方案當天開始算,一年之後會在北蘇丹舉行大選。”約翰絲毫不隱瞞的道,“這已經得到了內閣和白廳的認可。”

艾倫威爾遜偏頭看了一下日曆,明年的今天?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一日。

日期並不是很重要,正式公布的日期並不一定是明天,那就是明年六月份?也就是說,英國留在北蘇丹還有一年時間。理論上還可以在南蘇丹呆五年。

“一旦北方先獨立,就可以確定蘇丹分治成功了。那之後要防止的事情,就是南蘇丹和烏幹達合並成一個國家。”艾倫威爾遜沒在非洲長久工作過,但也知道南蘇丹和烏幹達的關係。

別看蘇丹和南蘇丹兩個國家的名字差不多,但其實蘇丹和埃及走得更近,反而與南蘇丹有著諸多不同。南蘇丹和烏幹達在文化上和地理上更像是一家子,

烏幹達殖民地麵積不大,就算是合並了南蘇丹麵積也不到一百萬。不過到了現在,艾倫威爾遜已經到了不考慮合並任何殖民地的地步,而且烏幹達他之前去的時候,已經答應了布幹達國王,會嚐試建立一個君主國家。

進行了最後一次討論,約翰表示要召開最後一次朱巴會議,宣布分治方案。

艾倫威爾遜當然是同意的,點頭道,“總算到了這一天,辛苦工作總算是有了回報。”

約翰深有同感,也開口道,“雖然在英屬印度的時候經曆過一次,可自己主導之後終歸是有所不同,可能你未來也會碰上類似問題。”

“最好還是不要。”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幹脆的回答,他管理的馬來亞殖民地一旦丟了,以現在英屬馬來亞的發展勢頭,英國絕對會付出吐血的代價。

紡織品和玩具業,馬來亞的產品已經充斥英國市場,對英國的紡織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而白廳雖然明白,但也借著這股廉價商品的湧入,借著歐共體的框架,傾瀉到歐洲市場,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讓馬歇爾計劃的效果不這麼明顯。

衝擊戰後歐洲遭到戰爭重創的國家,拖慢這些國家的發展步伐,相反,英國國內雖然也受到衝擊,卻也在調整產業,放棄一些實在沒有利潤的產業。

馬來亞的廉價商品湧入,對英國是好壞參半,有壓力才能讓英國對一些不值得繼續發展的產業不再保護,對其他剛從戰爭中恢複的國家,負麵影響更大一點。

但無論如何,對維護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馬來亞還是功不可沒的。而且馬來亞還可以更強,提供重要的原材料。

可以說要沒有這個殖民地撐著,世界範圍之內,英鎊的結算份額會比當前下降要快得多。一直到七十年代,還有愛爾蘭、冰島、馬爾代夫、科威特、約旦、阿曼、巴林、卡塔爾、阿聯酋、也門、塞拉利昂等國用英鎊當基準貨幣,各國貨幣的彙率以英鎊為準,可以自由兌換、貿易、信貸都用英鎊結算。

現在怎麼樣英鎊區也應該更加堅挺才對,艾倫威爾遜問向老同事,“白廳就沒提及英鎊的問題?”

“提及了,獨立條件的其中之一,就是以英鎊結算蘇丹的進出口。用英鎊當基準貨幣。”約翰馬上回答道,“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定要爭取的。”

這也是印度獨立的時候,倫敦政府和尼赫魯談的條件,至少還在還有效。

不過艾倫威爾遜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時候印度徹底放棄了英鎊當基準貨幣。他腦子裏沒有相關的記憶,隻能說就算是鍵政高手,也不是什麼資料都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