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國務卿,這?”出現這樣一幕,讓美國代表這邊出現一陣騷動。
“沒事,我們會說服英國人的,鬧一鬧也改變不了結果。”史密斯示意稍安勿躁,目光則看向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那邊,著什麼急呢?應該急的是蘇聯人才對。
“這是為了世界和平的考慮,為地球留下一片淨土。”葛羅米柯一副公事公辦的口吻,心中雖然生氣,但沒有表現出來,此時還不忘記拉美國下水,“這是蘇聯和美國共同商議的結果,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看法,雖然很多國家沒有參加這一次的南極會議。”
“這是強權政治。”艾倫威爾遜把玉米棒子仍在桌子上,做出憤慨之色,就如同慕尼黑會議上的捷克斯洛伐克,德黑蘭會議上的波蘭,巴黎和會上的中國。
怎麼說他也是被眾多影後言傳身教過的,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表現還算是到位。
之所以在會場表演這一幕,隻是希望伊朗問題上能夠換取美國的讓步,隻是這種可能也極其渺茫,逆子已經長大了,準備開啟父慈子孝副本了。
“暫時休會,我們相信能夠拿出來一個各方麵都能接受的結果。”美國副國務卿史密斯此時開口,不願意在公開場合和英國外交副大臣鬧翻。
英國外交副大臣,是有這麼一種說法,不過白廳一般不認可這種稱呼。還是比較認可常務次長這種稱呼,副大臣一般是其他國家的說法。
史密斯覺得現在可能還需要幾天的時間說服英國人,讓英國明白這個世界應該由誰說的算。到時候在通知國務卿杜勒斯來巴黎簽約。
至於會場中出現高舉玉米棒子的鬧劇,雖然史密斯處在私人角度樂見這一幕,但為了保證外交會議的莊重氣氛,還是覺得不宜宣揚,這不利於美蘇之間的緩和氣氛,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的時間才過去不足兩個月,就算翻臉也太快了一點。
會議結束之後,美國副國務卿史密斯派人邀請了艾倫威爾遜,來人首先表達了對英國憤怒心情的理解,隨後就說明兩國應該私下談談。
這番邀請其實並不在預料之外,艾倫威爾遜在暗箱操作上都多熟了,波蘭就是他賣的。
“一個南極洲的主權,美國為何要站在蘇聯那邊。”見了麵,艾倫威爾遜就表達了美國對英美特殊關係背叛的憤慨,該做的還是要做,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當然是因為美國沒有理由對南極洲宣誓主權,所以不能讓其他國家占便宜。
道理是這麼一個道理,但史密斯不能這麼說,又是和平,又是保護環境,說了一堆套話,隨後直接道,“英國應該和美國處在一個立場,不然可能會影響英美特殊關係。”
“閣下是在威脅英國。”艾倫威爾遜一聽拉著長臉質問道,“因為一個冰原?”
“威爾遜爵士,有些事情不會因為兩國是盟友關係,就一定要采取一種態度。”史密斯心不在焉的聳聳肩道,“就像是蘇聯人說的,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對你們幾個國家占領南極洲肯定不會認可,如果在聯合國大會上討論這個問題,會讓你們非常難堪不是麼?我們把南極會議放在巴黎,本就是保全英法兩國的影響力考慮。希望英法兩國能夠理解華盛頓的苦衷。”
“那我是不是還要謝謝美國。”艾倫威爾遜冷嘲道,“不然英國可就在聯合國丟人了。”
什麼叫憑空變出來一張牌抓在手裏,沒想到前世能夠領教到,這輩子換了一個國家還能碰見,美國這個逆子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威爾遜爵士,我還是建議倫敦方麵好好考慮清楚。”史密斯輕描淡寫的道,“其實英國能夠得到多少利益呢?幾乎沒有,英國無非是維護英聯邦的兩個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利益,這兩個國家的態度其實無足輕重。”
史密斯是實話實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遠離當今世界的熱點地區,都不一定比拉美存在感高,當前美國主要的利益所在,還是在歐亞大陸。
“我會把美國的態度,告知大臣和首相的。”艾倫威爾遜帶著三分屈辱七分不甘的看著史密斯,口吻前所未有的沉重,“伊朗問題?”
“我們先把南極會議談妥,在說伊朗問題,感謝威爾遜爵士的轉達。英美特殊關係牢不可破。”史密斯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樣子,看著英國外交副大臣起身離開,隨後看向自己的助手,“看,其實和英國溝通也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