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為一個明智的決定。”艾倫威爾遜早有準備,馬上對頂頭上司的看法表示讚同,“其實美國對英國以及英聯邦若隱若現的敵意,已經持續多年。這是公開的秘密,隻是因為英屬印度、緬甸和蘇丹先後獨立,才沒有表現的過於明顯。現在美國可能有些等不及了,具體在伊朗問題上,我們不能忘掉還有蘇聯,如果美國人想要來硬的,也沒這麼容易,一聲不吭就撤離伊朗,那是不存在。”
“其實美國選擇伊朗作為對英國施壓的地點,總比蘇伊士運河或者馬六甲海峽出事好。”
艾倫威爾遜還是表達了信心,對這一輪的外交摩擦表達了樂觀態度。
這一次的討論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同時在外交層麵上和法國、必要時候甚至是蘇聯,好好抵抗一下美國這一輪的攻擊。
“雖然我們不想和美國鬧翻,但總要給公民們一個交代。”艾登首相最終點頭道,“隻有鬥爭才能保全英國應得的利益。不然什麼都得不到。”
“就是怕軍事壓力上會增大。”艾倫威爾遜不著痕跡的試探,本屆政府是否有裁軍的想法,他回來的時候還順便看了一下在太平洋領地征兵的事情。
借著當前的機會,直接向首相進行了彙報,合並之後的英屬太平洋領地,有四十多萬人口,整編出來一支三到四萬的軍隊,用來代替非重要殖民地的海外駐軍,可以緩解現今英國的龐大軍力帶來的壓力。
“甚至可以裁軍五萬,用這些南島士兵進行補充。從身體條件上來說,我見過當地的島民,身強體壯比我們的士兵有過之無不及。和南島族群的主要民族馬來人天差地別。”艾倫威爾遜描述的時候滿是讚歎,“明明都是一個族群,竟然出現了島嶼化演變。”
島嶼化?首相和外交大臣畢竟都是老人了,不太了解新知識點。
艾倫威爾遜不得不解釋島嶼化特征是什麼,一個物種遷徙離開了大陸,生存在孤島環境當中,會出現巨大化或者縮小化的演變。
齧齒動物的進化趨勢是變大,而食肉動物、兔類動物和偶蹄動物則出現了矮化現象。在移居島嶼的哺乳動物中,大型動物有變小的趨勢,小型動物則有變大的趨勢。
一些大象在地質變遷之後,甚至比大陸上的同類縮小了百分之七十。島嶼尺寸定律與島嶼麵積成反比,如果移居動物超過一定的比例尺寸,就會朝小型化發展;小於這個比例尺寸,就會朝大型化發展。
整個南島語族主要人口是東南亞的馬來人,印尼馬來人平均身高都不足一米六,乃至於之前艾倫威爾遜征兵的時候,把征兵條件都放寬了。
但太平洋群島的南島人就出現了巨大化的演變,平均身高和體重高出了東南亞的同族一截,首相艾登和外交大臣麥克米倫聽的津津有味,這一次的私貨灌輸取得了圓滿成功。
既然身體素質絕對過硬,放在東非殖民地做駐軍,或者放在中東可以分擔當地英軍的住房壓力,甚至還可以進行一定意義上的裁軍。
裁軍這個問題嶽父蒙巴頓元帥也不反對,反對的是借著裁軍把武器裝備裁掉,僅僅是裁人員的話,蒙巴頓還十分讚成。畢竟以英國的人口基數,常年維持著八十萬的兵力,簡直是在開玩笑。
換一個國家,已知現在某大國人口六億七千萬,是英國人口的十三倍,一直保持一千零四十萬常備軍的規模?
本屆政府上台,艾登就曾經說要把軍隊規模適當縮減。而蒙巴頓之前就曾經對艾倫威爾遜說過,新政府有意把軍隊縮小到七十萬。這一次艾倫威爾遜借著南島人整編的敘述,把情況引到了裁軍問題上。
果然,首相對此很感興趣,“我們也和蒙巴頓元帥談過,元帥對此似乎有誤解。”
“我想元帥的誤解,應該是裁掉技術裝備,而不是人員上的縮減。”艾倫威爾遜對嶽父解釋道,“軍事發展日新月異,一旦某一個項目跟不上,造成斷代就可能會出現悲劇性的後果,處在英國的角度,雖然軍備競賽並非英國想要的,但卻別無選擇。”
這一番話讓艾登很滿意,留下了一個艾倫威爾遜很識大體的印象,原因為國奔波,而且並不逃避責任,果然是白廳培養的棟梁之才。
關於製定外交政策的事情,自然是由艾倫威爾遜,的外交大臣麥克米倫來說的算。也可能是首相艾登親自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