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2 / 2)

戴高樂政府迅速就歐洲航天局的設立問題,就可疑盟友主動遞出的橄欖枝進行了討論。

“英國人表示可以開放武麥拉發射場,為歐洲各國進行服務。”喬治皮杜爾就這個問題和讓·莫內交換意見。

讓·莫內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支持者,當然他支持是沒用的,戴高樂並不是很支持。戴高樂本人的意思是,把歐共體變成法國領導歐洲的一個機構。

這和艾倫威爾遜對歐共體應該被英國領導一樣,至於什麼歐洲一體化倒不是真的上心。

讓·莫內可不同,本來原本的曆史上讓·莫內都應該做歐洲議會的第一任議長了,可現在歐共體裏麵存在英國,英國的經濟實力還遠遠比法國強,自然就不會有什麼歐洲議會出現。

對此,讓·莫內對英國也不是心懷不滿的,他覺得英國並不是在真的領導歐洲走向團結,這個懷疑當然是真的,不過現在英國就在歐共體當中,請神容易送神難,讓·莫內也不能把英國踢出去,他做不到,法國同樣也做不到。

“英國所謂的開放武麥拉發射場,不過是分擔自己運營那座發射場成本的舉動。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誰不知道,到時候想要排擠我們,還不是倫敦一句話的事情,堪培拉會拒絕倫敦的命令麼?根本不會!”

讓·莫內對此表示了悲觀,詢問喬治皮杜爾,“夏爾怎麼看?”

“總統也不看好,覺得這個看似麵麵俱到的計劃,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喬治皮杜爾也沒有隱瞞,“任何英國提出的計劃,我們都應該小心應對,沒人比我們更加了解英國人的狡猾程度。”

“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英國對歐洲的看法,英國現在明顯是靠著英聯邦和歐共體發展。不得不說,他們比我們看得遠,也許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前,甚至更早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選好了能夠支撐英國的地方,多年來一直扶持馬來亞,現在由又有了複興的趨勢。”

讓·莫內歎了一口氣,到了今天他必須承認,英國的戰略眼光確實在法國之上。似乎對世界大戰以後的局勢早有預見,直接就開始了布局。

不過這對法國是不是好事,還不一定,因為英國對英聯邦和歐共體態度曖昧。很難說更加傾向於哪一個。

“所以我們才要盡全力保存阿爾及利亞。”喬治皮杜爾神色一凜,“不然的話,法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還要受製於英國的存在。隻有我們自己強大了,才能抵消歐共體內英國的影響力。”

如果說之前阿爾及利亞對法國是一個可選項,但現在英國穩固住頹勢之後,保留阿爾及利亞對法國來說,已經是一個必選項了。

不是應該,而是必須要留住阿爾及利亞,隻有這樣才能保住法國的大國根基。

艾倫威爾遜還不知道兩個法國大人物,如此的高看英國所謂的戰略目光。

沒有自己存在英國有個毛的戰略目光,二戰結束之後就如同丟了魂,不是自己的話,現在應該是處在被法國關在歐共體門外的尷尬處境,經濟上差點被意大利擠出歐洲三強,還戰略目光?

“你在幹什麼?”海蒂·拉瑪推門而入,怒斥有不軌之舉的男人。

“幹嘛啊。我好不容易來來一趟。”艾倫威爾遜從英格麗·褒曼溫暖的懷抱中抬頭,樣子很不開心,他幹嘛了?親歐派也不行?

“好不容易來一趟?就專門來做這種事?”海蒂·拉瑪斜睨著臉色潮紅的英格麗·褒曼,不就是胸前多了兩塊肉麼?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他想要放鬆一下,緩解心理壓力。”英格麗·褒曼不滿了,要海蒂·拉瑪顧全大局,人家好不容易來一趟,別給弄生氣了。

這一次的法國之旅不算是成功,艾倫威爾遜也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次不但沒有達成雙贏的企圖,簡直是雙輸,這是他公私兼顧以來的頭一次。所幸兩個女兒倒是很聽話,讓他體會到了家庭的溫馨。

戴高樂政府婉言拒絕了關於歐洲航天局的計劃,表示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仔細考慮。

艾倫威爾遜回到倫敦的工作,又成了評估法國為何拒絕。以及法國是否存在投共的可能性,“我相信戴高樂總統是不會這麼做的,之前的互訪兩國不是很友好麼?”

戴高樂訪問英國的時候,艾倫威爾遜正在非洲,但也聽說過英國了英國的隆重歡迎儀式,歡迎的英國公民擠滿了滑鐵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