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到阿爾及利亞,這次再到利比亞,納賽爾和其追隨者,充分體現了百折不撓的精神,艾倫威爾遜要是知道這位消失的仁兄還活著,一定會感歎,這幾乎成了阿拉伯世界當中的切格瓦拉。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璿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榪欓噷涓嬭澆.mimiread.澶у鍘誨揩鍙互璿曡瘯鍚с€傘€?/p>
可艾倫威爾遜不知道,納賽爾已經戰略轉進到了利比亞,他回到溫莎城堡酒店,就忙著製定四階戰術,通過先抑後揚的方式,來報道這一次的石油分配談判。
第一階段,我大英極盡升華,在外有阿爾及利亞一百五十萬法軍蕩平反抗者的外部條件情況下,以此來威脅利比亞王國放棄不可實際的主張。
期間還要以摩薩台的命運敲打一下伊德裏斯一世,讓其不要輕舉妄動。
第二階段,在伊德裏斯一世的據理力爭之下,英國以利比亞王國不能自我管理為由,拒絕利比亞王國的主張,並且以製裁相威脅。
第三階段為僵持階段,英國和利比亞互不相讓,但都同意至少不會用武力解決問題。
第四階段推翻之前子虛烏有的報道,一切不利於兩國友好關係的輿論,都是一些外國勢力在英國和利比亞之間的挑撥,最後達成協議。
最終兩國克服千難萬難,達成了對兩國都相當有利的協議,取得了雙贏效果。
期間還要虛構一些談判細節,比如挑明利比亞的現實處境,如同小兒鬧事藏金。容易被各方勢力窺視。。
“可惜,巨人級買完了。”艾倫威爾遜感歎,不然的話可以賣給利比亞一艘航母。
經過十六年的孜孜不倦的努力,艾倫威爾遜終於清空了鷹級之前的所有航母,如果伊德裏斯一世不介意的話,他可以嚐試賣給利比亞王國一艘半人馬級。
見過伊德裏斯一世一次之後,艾倫威爾遜就不再露麵,藏身溫莎城堡酒店當中,通過英國駐利比亞大使館散布消息,達到操控輿論的效果。
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試探利比亞民心的關鍵步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之前阿爾及利亞,一百五十萬法軍蕩平反抗軍的事實,是他現在這麼幹的基礎。
英國裝作一副比法國更加不好惹的樣子,這樣伊德裏斯一世有了成果,才更加容易被利比亞王國的臣民支持。
要不說他這個英國外交部常務次長,簡直是上一個時代殘餘封建主的救星。全世界的君主國家都應該給他一個編外大臣幹上一幹。
明確了四階戰術之後,艾倫威爾遜就帶著海蒂·拉瑪坐火箭了。全然不顧整個利比亞王國已經風起雲湧,支持伊德裏斯一世不畏強權,向英法兩國討回石油份額的舉動。
利比亞石油的份額,歸屬於英法兩國,這也是之前艾倫威爾遜專門囑咐過妻子的,北非法國的影響力根深蒂固,而且當時法國還沒有放棄阿爾及利亞的想法。
現在更是如此了,法國剛剛在阿爾及利亞的勝利,如果不是法軍勝利這件事的後續影響,他這一次也不會來到這裏,他出來不就是為了平衡法國影響麼。
“你這樣工作,不覺得累麼?”海蒂·拉瑪已經跟著男人出來多次,每每見到艾倫威爾遜挑撥離間,也就是自稱的離岸平衡,都覺得相當詫異。
“我們生活在一個島上,哪像是你們大陸國家不用想這麼多。”艾倫威爾遜歎了一口氣,趁機博取同情,“我們生活的艱難,隻能多在外交上想想辦法。”
這一次至少是部分的西羅馬帝國複生,給英國極大的壓力。如果不小心應對的話,正常情況下,法國在歐洲各國中占優的局勢幾乎已經不可避免。
不過所有事情都是好壞參半,英國不想辦法增加國力的話,就可能被法國甩開,這樣也許可以增加一些危機感,再怎麼說,當前全世界還有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還掛著英屬的前綴。
不說別的,隻要能夠保住馬來亞,有效土地就比百分之八十多沙漠的阿爾及利亞大。英國也該有些危機感了,不然在這麼混吃等死下去。
法國實力增強,還有潛在的好處就是美國不得不更加依仗英國。法國在歐洲實力膨脹,必然會讓戴高樂的獨立自主更大的大膽。一些主張可能比曆史上更早實行。
這對美國控製歐洲的事實構成了挑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需要英國的幫助,而且不能過於強硬,像是曆史上那樣對著英國威逼利誘的狀況,應該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