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也算人?你真能開玩笑。那可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敵人,沒有德國人,帝俄和美利堅合眾國敢挑戰我們麼?英國的龐大殖民地足夠英國支撐兩次世界大戰,可德國人做了兩次替死鬼。今天的下場是他們自找的。德國將永遠分裂下去,不會再有一個所謂的統一德國存在了。”
艾倫威爾遜昂著脖子,恬不知恥的繼續道,“早在一戰我們就應該同意法國的建議,直接就拆了德國,留下剩餘的國力,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會付出血的代價和我們拚命的。”
要知道德國還敢來第二次,直接動搖了日不落帝國的全球統治,每一個英國人都會同意法國人的看法。法國嚐試過支持萊茵蘭分離主義,協約國占領期間萊茵蘭並沒有和德國其他部分一樣繼續受協約國的封鎖,反而得到了法國的經濟援助。
法國人也嚐試用媒體在散布萊茵蘭人法國論,比如萊茵蘭受普魯士占領不過半個世紀,萊茵蘭屬於文明世界,萊茵蘭人都是天主教徒,喜歡紅酒而不是啤酒這類的話。
法國人甚至得到了科隆市長康拉德·阿登納的協助。然而分離主義宣傳並沒有什麼用,幾乎沒有響應者。
法國在一戰後提出來國很多有創意的方案,南德和奧地利合並,薩克森獨立,萊茵蘭獨立,如果有必要可以弄出一個獨立的普魯士。
“一戰之後直接肢解德國,打進柏林現在看來確實是最優選項。一九一九年的布爾什維克,根本沒有這麼大的威脅。”克萊也不由得跟著常務次長指點江山,複盤了當初就應該狠一點,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一個國家如果有三千輛坦克,在一九一九年就能夠辦到上述的一切,這樣的國家當然有,一九一九年的英國就是,英國不但是世界第一海軍,也是世界第一陸軍。
“可我們不能回到過去,現在蘇聯比當初的德國更加難以對付。”克萊拿著酒杯感歎,“我們沒想到,要麵對這樣一個怪物。”
“有什麼難以對付的。又不會真的打起來。”艾倫威爾遜不以為意,“蘇聯陣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單獨依靠自己發展起來。蘇聯能養得起多少國家?”
隔了一天,艾倫威爾遜就忘記了酒後戲言,據悉有法國電影公司要來西柏林取景,他一定要接待接待,讓海蒂·拉瑪女士,領略西柏林的大好風光。
“天天就知道想這個……”被注入靈魂的海蒂·拉瑪羞惱的指責。
“這不是等待,沒什麼效率的美國人嘛。”吃了後勤保障的艾倫威爾遜滿意的回答,“我可是在捍衛自由世界。”
“住口!”海蒂·拉瑪小聲輕啐,捍衛自由世界這句話,在她這的味道已經變了,她要是年輕一些,每年都能迎接家庭新成員。
德係車有小情緒了,這難不倒艾倫威爾遜,一個優秀的試駕者,不能隻是試駕,還有充分的保養經驗。
很快,艾倫威爾遜就知道謝米恰斯內不涉及第三國的食言原因,美國用來交換的間諜是魯道夫·伊萬諾維奇·阿貝爾,蘇聯克格勃間諜,上校軍銜;從一九二七年加入蘇聯情報部門到一九五七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逮捕,阿貝爾為蘇聯克格勃整整效力三十年,另外阿貝爾在間諜界有一個外號”千麵人”。
到了今天阿貝爾已經被關押多年,美國之所以答應交換,是因為蘇聯擊落U2偵察機,並且俘虜了飛行員鮑爾斯。
“杜勒斯怎麼不親自來!”艾倫威爾遜十分熱情的詢問著美國同行的動向,現在杜勒斯一定很生氣吧,這麼大的間諜卻不得不還給蘇聯。
銆愯鐪燂紝鏈€榪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榪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寵壊澶氾紝.mimiread.瀹夊崜鑻規灉鍧囧彲銆傘€?/p>
如果不是U2偵察機飛行員被俘,杜勒斯怎麼會放過這麼著名的間諜,成全蘇聯情報部門不遺餘力解救同誌的心?
加裏曼來之前就聽到杜勒斯說,英國人一定會趁機說美國蹭熱度,麵對艾倫威爾遜的追問,自然是選擇不回答。
艾倫威爾遜自找沒趣,就通過溝通渠道,向蘇聯方麵表示了交換人已經到達,英國方麵要求對方交換的人是被平可夫斯基案牽連的合法公民格拉溫德,交換對象是被抓的蘇聯人葉夫根尼·伊凡諾夫。
美國則是用阿貝爾、交換蘇聯俘虜的飛行員鮑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