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1 / 2)

現如今,占據三分之一澳大利亞旳西澳大利亞州,處在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地位,強大的礦產資源加持下,首當其衝就是珀斯的飛躍進步。

而這種飛躍進步的頂端,就是帕梅拉蒙巴頓本人,很長時間以來她就被丈夫灌輸著很基本的底層邏輯,這也世界上什麼科技進步、什麼人文文化,社會體係都是假的。

隻有兩個東西是真的,一個是人、一個是土地,所有進步的基礎都是在這兩點之上。

澳大利亞有土地但是人口不足,那麼土地就是澳大利亞的依仗,購置產業必須以土地為核心,帕梅拉蒙巴頓也是這麼做的。

不得不承認,澳大利亞在礦產上真是一個寶地,讓帕梅拉蒙巴頓乃至於英國的貴族群體,找到了重獲新生的土壤,在艾倫威爾遜還在思考我大英怎麼極盡升華的時候,英國的爵士們已經在澳大利亞先極盡升華了。

澳大利亞雖然不像是蘇聯,能夠填滿元素周期表沒有短板,但在某些礦產種類還在蘇聯之上,繼發現了海量白銀之後,帕梅拉蒙巴頓有發現了巨型金礦。

上帝是不公平的,哪怕是在一個國家,澳大利亞的礦產也分配的不平衡,雖然墨爾本在淘金時代以黃金聞名世界,但澳大利亞的金礦大頭還是在西澳大利亞州。光是現在發現的金礦,就已經遠遠超過當初的墨爾本在淘金時代發現的總和。

莎士比亞曾經對黃金發出讚美,咦,這是什麼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

不,天神們啊,我不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信徒;我隻要你們給我一些樹根

這東西,隻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 卑賤變成尊貴, 老人變成少年, 懦夫變成勇士。

帕梅拉蒙巴頓覺得,當前澳大利亞礦產集中在東西兩端是不合理的,廣大的內陸不可能沒有價值, 而是好東西還沒有被發現。

但就算是如此,當前發現的礦產, 已經足夠來澳大利亞的爵士老爺們, 一夜之間回到光榮時代了, 當年的貴族依靠土地,最終仍然敗給了商人, 現在的貴族們仍然是依靠土地,但卻一轉頹勢。

“大英帝國本質上是一個亞洲國家。”這句不知道是誰,在英屬印度存在的時代說的話, 真是至理名言。

從倫敦轉到去了珀斯的伊恩·史密斯, 很快就被聽話的妻子, 告知了在倫敦無所事事的丈夫, 同樣也告知了女總裁對南羅德西亞大同小異的態度。

“還真是不死心呢。”艾倫威爾遜很同情伊恩·史密斯,這位對南羅德西亞有著深沉的愛, 的白人領袖。據他所知,伊恩·史密斯在丟了政權之後,還在津巴布韋生活了很久, 見到了津巴布韋人均億萬富翁的時代。

就算是那種情況,伊恩·史密斯都沒有離開, 他肯定對那裏還是有感情的。隻不過他的感情是建立在不把黑人當人的基礎上。

這種情感和南非的白人差不多,南非從來就不是非洲的唯一發達國家。無非就是統計總量算黑人, 統計人均把黑人刨除在外的花招。

同情歸同情,艾倫威爾遜還是不願意幫忙, 伊恩·史密斯願意怎麼折騰那是他自己的事,但英國不能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得罪整個黑非洲為他站台。

別說是一個南羅德西亞,就算是南非,英美兩國看在金礦的份上,也隻敢偷偷地繞過製裁。冷戰結束,很快就把南非的白人政權拋棄了。

帕梅拉蒙巴頓也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她堅定的站在了丈夫的一邊,英屬非洲還有大湖區的開發,還有黃金海岸的觀感,這些地方存在的價值, 不值得讓英國站在南羅德西亞一邊,來展現什麼狗屁的血濃於水。

妻子的顧全大局,讓艾倫威爾遜十分欣慰,很想要嗬護一番,但她不在歐洲。這也沒關係,嗬護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也是一樣的。

一家之主的誇讚,讓帕梅拉蒙巴頓心情愉悅,並且將這種愉悅帶進了育兒經曆當中。帶著孩子在珀斯附近玩耍,體會一下大自然的偉力。

順便看看一家之主的私人收藏,都是她從英國打包帶過來的,並且為此專門修建了一座展覽館,展覽館就在蒙巴頓莊園當中,雖然女總裁並不在這裏居住,平時都是交給別人打理。

後院裏有一個蘋果園,前麵有一條漂亮的遊廊,坐在那裏傾聽港口浮標鍾報時時的鍾聲和從高高的鬆樹頂上傳來的美麗的白喉鳥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