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具體是什麼?”約翰眉毛一挑,他還是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但馬上回過神來,“石油禁運?”
“嗯哼!單獨針對印度的。”艾倫威爾遜對著老朋友道,“石油是一種武器,對於印度還尤其如此,印度全國有大型石油產區麼?沒有。要是有我們會不知道麼?石油是印度的一大弱點, 所以一旦印巴戰爭開始,讓中東國家用來做一次武器,就能夠起到幫助巴基斯坦的作用。”
“石油,當初德國人就是敗在了這上麵。”約翰哼哼一笑,拿德國人比照印度,“你認為石油足以擊敗印度?”
“能擊敗我們就不這麼幹了, 但可以讓印度相當難受。不過話說回來, 這又何嚐不是歐洲的弱點呢。歐洲和美國蘇聯相比,就在於這裏的資源短板太多。”
艾倫威爾遜幽幽一歎, 歐洲,準確的說是西歐,在自然資源上就一印度水平,比印度強的地方就是歐洲的農業條件不錯,至少是雨熱同季,不像是印度下雨都集中到兩個月。
要說這個世界上自然條件好的地方,其實也並不多,眷顧工業和農業的好地方,蘇聯的歐洲部分、某大國和美國。
單獨比較農業時代的條件,美國是排不上的,北美隔幾年定期收割一次的寒流,農耕族群站不住腳,不然西班牙就選北美了,而不是以中美洲為中心,當然工業時代誰都承認美國條件得天獨厚。
當然工業時代某大國也不差, 各種礦產儲量也都算大,就是品質上不怎麼樣。這也分怎麼比, 不是哪個國家都是澳大利亞。
至於西歐,西歐的農業條件可以,但為了德法邊界的煤鐵歸屬兩國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英國國內隻有品質不怎麼樣的煤鐵都壓製西歐,就知道西歐和印度在自然資源山比肩絕非是浪得虛名。
“你知道這一點,為什麼還要這麼做?”約翰很是吃驚,歐洲也缺少石油,當然英國不缺,英國有北海石油,但北海石油是填補不了歐洲的石油缺口的,今天讓中東國家對印度這麼幹,萬一阿拉伯國家嚐到甜頭了,以後會不會用在歐洲上麵。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傷害並不大,非洲幾內亞灣的開發之後,石油禁運對歐洲的傷害是可控的。但印度可我們沒有的條件。再者出這種事,給歐洲國家提個醒,認識到石油安全也是好事。”艾倫威爾遜告訴好友要這麼幹的理由,無非就是拿印度做一個歐洲的試金石。
艾倫威爾遜可是鐵打的親歐派內閣秘書長, 現在格局也比以前大了不少, 至少從印度人的血流幹之前英國決不投降,變成了歐洲決不投降。
“再者說英國可沒有退出波斯灣,可以借此讓歐洲國家支持英國常駐波斯灣,至少是諒解。”艾倫威爾遜繼續循循善誘道,“讓他們知道歐洲能源不能自給,能源安全問題很嚴重。這樣的話,他們對英國在波斯灣的存在,至少是暗中支持的。”
打牌的時候,出牌的時機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石油危機本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因為西方支持以色列的結果。那一次連同美國都遭受了重創,歐洲就更加不用說了。那個時候英國的軍事存在早已經從波斯灣撤離,自然是無法施加影響。
殖民地這種東西,撤了很容易,再回去就難上加難,如果在英國還在的時候爆發一個石油危機,並且慘狀被歐洲國家知曉。不但歐洲對英國在波斯灣的存在在無異議,英國本土也能認識到這種風險,不在天真的所謂去殖民化。
英國隻要賴在波斯灣不走,自然就有因對很多中東問題的辦法,美國想要做什麼事,必須要有英國的配合。隻要英國不配合,那就做不成。
約翰沉默良久,點了點頭道,“內閣會同意麼?”
“內閣敢拿自己的支持率開玩笑麼?他們不敢!”艾倫威爾遜一副你別開玩笑的口吻道,“阿拉伯國家的自發行動,和英國無關。既然和英國沒有關係,內閣是否同意那重要麼?”
反正艾倫威爾遜覺得,在英國在波斯灣還有軍事存在的當下,爆發一次定向的石油危機是有利的。借由印度的困境,來為英國服務。
還能展現一下和平教之間的團結,又能夠讓歐洲認識到能源問題,一舉多得的事情可不多,完全是多贏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