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1 / 2)

英國和美國的解釋是,現在南亞的格局有助於整個南亞的平衡,印度背後是英國和蘇聯,但是不要忘記巴基斯坦的支持者是中美。

蘇聯雖然是最強大的陸軍強國,但蘇聯畢竟不和印度接壤,牽製巴基斯坦是可以,但也別指望做到太多。

恰恰相反,某大國和印度是存在邊界的,而且共同邊界還很長,某大國和巴基斯坦還是鄰國。

巴基斯坦還是人口最多的和平教國家,比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國埃及多出來兩倍多,和平教世界普遍對巴基斯坦遭受印度欺淩報以同情。

什麼美國同時打贏兩場戰爭也就圖一樂,主動權在美國手裏,美國說自己可以打也好,不可以打也好,都看美國人自己怎麼說。

而對印度來講,兩線作戰的預設戰場就擺在家門口,這根本不是一個考慮的問題,而是必須圍繞這個可能製定作戰計劃。

說實話,除了某大國看誰都比自己國家自然條件好的網民之外,沒有任何國家會感覺印度的基礎條件不錯,不論是戰略空間還是國際局勢,都算是惡劣到了極點,兩個最大的鄰國都是敵人,這根本不是什麼和尼泊爾、不丹有特殊關係就能平衡的。

畢竟,某大國本身就是印度麵對的國際局勢一部分,這樣一來塑造一個世界第一陸軍強國蘇聯和第二大海軍強國英國做印度後盾,世界第二大陸軍強國和第一大海軍強國美國做巴基斯坦的後盾,在南亞就可以施展出來穩定的離岸平衡。

英國首相艾登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在簽訂完了宣言之後,都對印度總理夏斯特裏表達了友好。

這一次的會談也可以稱之為夏斯特裏的外交勝利,拿回了被占領的土地,同時在英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將克什米爾所謂的公投進行了擱置。相信這個結果也是在新德裏等候的國大黨各派係,能夠接受的結果。

艾登雖然出身於保守黨,但是也不會因此碰到蘇聯人就罵街,這也太不紳士了,畢竟別管勃列日涅夫怎麼想,莫斯科確實是口口聲聲在喊緩和。這一場英國和蘇聯的共同外交勝利,總是要說兩句場麵話的。

“秘書長,其實蘇聯人也不是洪水猛獸。”迪克遜在英國蘇聯兩國首腦講話完畢之後,跟著大多數人鼓掌道。

“這個國家要不是總把他們那套可惡的製度輸出出去,其實也還好。”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道,“不過這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想要擊敗蘇聯,也要從這方麵著手,蘇聯的那套教育體製有問題,會造成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所謂敵在體製內就是如此了,這個世界上不管是什麼國家,不管是什麼國家體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耗材。這不會因為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就有所變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隻不過是更加扛用的耗材。

當蘇聯的絕大多數學生屆時也隻能去工廠擰螺絲時候,自然就會出現理想和現實的落差。都不用說別的,艾倫威爾遜現在都做好某大國開放之後,名牌大學生去馬來亞做服務員的準備。

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足夠多的高薪崗位,英國甚至自由世界隻不過是承認這一點,開始就把絕大多數國民從開始就放棄了而已。至於真正的天才,肯定會憑借自我奮鬥脫穎而出的。

說句實在話,普遍自認為自己是個人才的人,其實根本他們自我認識的這麼重要。嘴裏喊著要潤出去的人,對國家來說也不是損失。

他們也就相當於號稱要製造幾千億產值的教培產業被一鍋端,然後在網上哭爹喊娘的失業者這麼一個類似的價值。會寫小說?碼子要飯,是主播?直播要飯,沒有什麼價值,在國家眼中都沒有賣菜的重要,吃飯好歹是剛需。

斯德哥爾摩會議到此就勝利閉幕了,英國和蘇聯都對這個結果表示了滿意,東道主瑞典首相埃蘭德也滿意這樣的結果。這個艾倫威爾遜要查一查的瑞典首相,發表了熱情洋溢講話,順便強調了瑞典中立國的獨特作用。

艾登和柯西金也認可埃蘭德自稱的,東西方橋梁的作用,給東道主帶了一個高帽,當然這仍然不耽誤內閣秘書長要查一查這個首相是否可靠。

“你怎麼這樣?我是應該對此深受感動,被你這麼看中麼?我和埃蘭德就是見過麵。”葛麗泰·嘉寶看了一眼鏡子,哪怕就是曾經風華絕代,她也不可避免的老了,這都能引起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