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1 / 2)

“其實現在你們也應該明白了,布雷頓森林體係是無法持續下去的。”艾倫威爾遜邊想邊道,“世界上的黃金無法和現在的貨幣匹配。當然誰都知道這個體係給了美國一定程度上的便利。”

“隻是給美國便利麼?就沒有英國的事?”安娜碎碎念,這個體係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但如果還有第二個受益者,就是英國。

就如同北約體係當中,美國為主英國為輔這個配置。這個男人也太不老實了,光說美國不說英國。

“就算你說的對,不過這個體係雖然不公平,但其他國家還有反抗的能力。要是真的崩塌了,反而會麵臨更加糟糕的局勢。”艾倫威爾遜說到這反問道,“如果以當初凱恩斯提出的貨幣理來代替布雷頓森林體係,你想想會發生什麼事?”

“美國會吃回頭草?明明那時候美國是堅決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安娜很是吃驚,一九四四年美國正是戰勝了英國,推動了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美國會一手摧毀自己的體係麼?這不可能吧?

“美國人當初戰勝凱恩斯,並不是美國的理念多麼先進,而是美國的國力淩駕於英國之上,手中的黃金占據全世界都大部分,而英國的廣大殖民地是資源掛鉤的後盾,美國人當然不會同意。現在可不一樣了!”艾倫威爾遜搖頭,“美國人真的撕毀了協議,你能怎麼樣?不要說德國不可能反對,英國反對也不容易。”

當初的談判,英國的觀點是凱恩斯提出了“國際清算同盟計劃”這個計劃看似為英國本國的經濟重創和黃金的消耗殆盡做維護,但同時也為其他經濟薄弱的國家做了嫁衣。無一直擊美國獨領國際經濟貨幣的影響力。從前的雙邊結算,改為看似有利於更多國家的多邊清算。

英國的這一國際體係的計劃提出不但是削弱美元的影響力,還是穩固英國在國際金融經濟的地位,凱恩斯提出,二戰的影響導致很多國家都並非原有真正的實際能力,應該是推前二戰開始的前的三年來衡量和計算進出口貿易的平均值來做貨幣的分配份額。

這樣大家進展很平穩也能體現各國真正的能力。而這個時期也正是大英帝國殖民地的鼎盛的時期,可占世界貨幣的百分之十六,包括殖民地,整個英聯邦的比例則高達百分之三十五。這樣看來非常有利於二戰後英國黃金儲備不足的問題。

“法國人希望重新定義布雷頓森林體係,把現在的一盎司三十五美元,改變成一盎司七十美元。”安娜想了一下嘀咕,“法國人這是看到了美國可能會摧毀黃金體係,所以才提出這個辦法讓體係繼續維持下去?”

“法國人很聰明,但有時候國力會限製他們的作用。”艾倫威爾遜完全是以欣賞的態度這麼評價,這也是對從殖民時代到現在的對手認可。

唯一不令人欣賞的就是,法國總是革命,雖然哪怕是革命法國在大事上也不含糊,但屢次革命對國力還是有傷害的。

法國漸漸落在英國後麵,就是總革命的代價,每次革命,平穩的英國就會拉開一些差距。

所以戴高樂當然是對法國有著巨大的貢獻,至少經過他的改革,法國的局勢不會時不時就陷入到混亂當中。

就是有些太晚了,其實以二戰之後的局勢來看,法國想要努力一把,處境比英國會容易一些。

“法國有非洲法郎區,英國也有英鎊區,自保還是足夠的,美國人要是不要臉的話。其他國家隊處境會比你們更差。”安娜的臉色陰晴不定,“其實法國的想法不錯,可以讓美元對黃金貶值。”

“如果你有能力讓德國銀行業認為法國人說得對,倒是可以試試。但如果你說服不了德國的銀行業,那就還剩下最後一個辦法,和我們一起吃掉最後的晚餐。”艾倫威爾遜說出自己的目的,“憑借你們現在手中的海量美元,和英國聯手的話,美國一定會被打的措手不及。布雷頓森林體係美國自己想好後路違約是一回事,我們把它攻擊到違約又是另外一回事。你明白麼?”

前者的話,美國還能把違約圓回來,相當於在賭場打了一個白條,要是後者的情況會怎麼樣?後者相當於大家都上了賭桌,美國下注之後輸了當場賴賬。這種情況會讓,大量的國際遊資麵臨著進退兩難的處境。偷摸的砸鍋和當場砸鍋也是不一樣的。

安娜陷入到思考當中,就像是這個男人說的,法國有半個非洲,英國也有英鎊區在維係,德國可什麼都沒有。一旦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的話,德國將會麵臨劇烈的衝擊,這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