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著打仗(2 / 2)

艾倫威爾遜有一種得妻如此的感覺,背著手直接上樓,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阿諾德就被攆下來,開始對著大姐全力輸出。

為了挽回和平的英國外交部,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忙碌當中,外交大臣帕特裏克對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莊嚴承諾,英國會盡一切力量,說服約旦方麵收回約旦河改道的計劃。

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的梅厄夫人對此不置可否,一方麵和華盛頓保持聯係,一方麵進行著戰爭準備。

出身於帝俄的梅厄夫人很明白,僅僅是英國可能是不夠的,關鍵是蘇聯怎麼想,如果蘇聯能夠控製住敘利亞,一切還有挽回的餘地,如果蘇聯做不到這一點,以色列將不得不選擇主動進攻。

梅厄夫人對蘇聯並不陌生,她在一九四八年擔任首任駐莫斯科大使;這項工作對梅厄夫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她是個知難而進、決不服輸的人,她像家長一樣把使館管理得井井有條,每個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她還安排使館的每個成員輪流做雜務。

她實行了童年夢想,讓以色列國旗自豪地平飄揚在俄羅斯大地上。

克林姆林宮,勃列日涅夫聽完了葛羅米柯轉述以色列大使的呼籲,“現在看來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國防部比較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軍隊素質,認為兩方相差最遠的地方,是以色列有一個強大的士官團體,要說純粹的士兵,阿拉伯士兵一樣勇敢,而高級軍官方麵阿拉伯國家的決策者也不會比以色列差很多,就是中間這個層次,是阿拉伯國家的弱點。”

沉吟了片刻,勃列日涅夫給出自己的意見,“阿拉伯國家不能主動進攻,不然美國絕對會不惜一切代價介入。”

雖然勃列日涅夫是蘇聯的領導人,但還是小看了美國,就算是以色列先動手,隻要以色列陷入不利當中,美國也會介入的。

艾倫威爾遜知道美國可搞出來過美裔以色列公民的操作,但勃列日涅夫並不知道,還按照常規的條件進行推演。

不過這也不會改變什麼,因為現在英國外交官在阿拉伯國家滿世界的嚷嚷,這會導致新的中東戰爭,就算是阿拉伯國家不主動進攻以色列,也會防備以色列的突襲,這也正是艾倫威爾遜的目的。

創造明牌開打環境,反正雙方都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也不用藏著掖著,爭取那一天半天的偷襲時間,要打的話在全世界吃瓜群眾麵前打就好。

勃列日涅夫也隻是阻止阿拉伯國家主攻進攻,但在自己的邊境之內進行戰爭準備,他不會阻止。

以色列會眼看著人口和國土麵積遠遠超過自己的阿拉伯聯盟,把各項戰爭準備都做好麼?當然不會,特拉維夫國防部燈火通明,梅厄夫人和以色列軍方將領討論著作戰計劃。

問題無非就是主攻方向是哪裏的問題,以以色列所處的環境,是不可能進行全線進攻的,必須在短時間內先打垮一個敵人使之無法繼續作戰。

這個問題不但對以色列重要,英國也認為十分重要,艾倫威爾遜還專門去了一趟國防部和馬金斯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

“真的會打起來麼?”馬金斯顯然也不希望戰爭真的爆發,雖然他是國防部的常務次長,但不耽誤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

“我們也一直在為和平奔走,不過看起來似乎阿拉伯國家不太認可我們的判斷。”艾倫威爾遜指出阿拉伯國家的態度。

派出去去阿拉伯國家的英國外交官,雖然本質上的目的是,你千萬不要想著打仗啊,千萬不要想著做利用加沙地區和約旦河西岸進攻以色列,利用以色列人口潛力不足進入持久戰,你不要讓我見到你,見到你分分中弄死你啊!這麼一個目的。

處在以色列的角度上,那真是不知道主攻方向是哪,理論上敘利亞、約旦和埃及都有可能,埃及國力最強,如果能夠快速擊敗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國家,可能會嚇阻住一批蠢蠢欲動的阿拉伯國家。

但約旦也有可能,約旦是和以色列接壤邊境最長的國家,以色列南北長東西窄,可能會被約旦攔腰斬斷,更何況約旦河西岸可以作為約旦進攻的跳板,同樣加沙地區也可以作為埃及的進攻跳板。

至於敘利亞,以色列因為水源問題肯定要奪取戈蘭高地的水源太巴列湖,這都沒算黎巴嫩的角色,總之處在以色列的角度上,那真是一切皆有可能,毫無疑問以色列隻能速勝,一旦不能速勝,以色列將陷入到泥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