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埃及官方的話來說,本次戰爭源於以色列的無恥偷襲,雖然起因是約旦河的改道,但以色列方麵就一點責任都沒有嘛?
更何況約旦河的改道涉及的國家主要是敘利亞和約旦,埃及隻不過是以阿拉伯盟主的身份支持了兩個阿拉伯兄弟,這有錯麼?
但就因為這個原因,以色列采取偷襲、騙的方式,對阿拉伯世界發起了戰爭,埃及王國還是以色列的主攻方向。
從戰爭開始,福阿德二世發布的命令,以及不妥協的表態,受到了大多數埃及公民的認可,在開戰第二天就出訪沙特,也是為了更好的建立對以色列戰爭的統一戰線,同樣受到了埃及公民的認可。
就在福阿德二世出發之前,埃及官方通過廣播宣布了一條消息,摩洛哥宣布派出一個作戰旅參戰,將通過海運抵達埃及。摩洛哥成為了第六個要參戰的國家,
在抵達利雅得的時候,伊拉克陸軍集結完畢,向約旦和敘利亞行進的消息,也已經傳遍了阿拉伯世界,戰爭開始不到四十八小時,科威特王國宣布向以色列宣戰,福阿德二世和沙特國王費薩爾進行會麵。
福阿德二世毫不隱瞞的表示希望沙特能夠支持這一次阿拉伯世界的戰爭,費薩爾國王表達理解,但不能以破壞和美國關係為代價。
斷交的話負麵影響太大,不過費薩爾國王表示會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曆練給埃及支持,沙特可以聯合產油國對美國發起石油禁運。
“在印巴戰爭開打時候,我們為了支持巴基斯坦就曾經這麼做過,效果還是很好的。但說實話我們可以先不這麼做,因為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美國會在戰爭開始之後對以色列進行援助。可以先放出風聲,讓美國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當中選一個。”
福阿德二世聽完之後,猶豫不決,費薩爾國王看到這種反應直接開口道,“國王陛下,沙特願意呼籲所有阿拉伯兄弟一起,重建埃及空軍。雖然可能因為軍力上的問題,沙特可能在戰場上能夠提供的幫助不多,但在外交和經濟上的幫助,沙特絕對不會回避。”
“好吧!”福阿德二世終於點頭,埃及雖然收回了蘇伊士運河,也建造了阿斯旺大壩,但因為本身的人口問題,財政上並不是很富裕,尤其和沙特這樣的產油國無法相比。
埃及空軍雖然幹掉了四十多架入侵的以色列戰鬥機,但付出了幾倍的代價,幾乎已經名存實亡,重建埃及空軍又是一筆大花費。
費薩爾國王心中鬆了一口氣,達成了共識之後和福阿德二世手拉手,聯袂出現在等候的人麵前,宣布道,“沙特站在全體阿拉伯國家一邊,對參戰的兄弟國家采取一視同仁的支持,並且願意幫助埃及重建空軍。”
埃及國王和沙特國王肩並肩的站在一起,彰顯了阿拉伯世界的團結,帶來的後續影響力也不可小視。在兩位國王會麵的幾個小時之後,巴基斯坦、伊朗、蘇丹、烏幹達先後表態,抨擊以色列發起戰爭的行為,並且表示本國國民自行參戰的話,不會受到幹涉。
中東的各種消息,自然是被各地大使館傳到倫敦,艾倫威爾遜正在白廳舉行會議,笑嗬嗬的道,“好像能聽到名字的和平教國家,都已經站出來了,不過像是伊朗麼?表態也就到此為止,隻不過是不願意站在阿拉伯世界的對立麵。巴列維和美國關係可是相當好,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利益的兩個打手之一。”
“沙特的表態很令人吃驚,我們以為沙特會置身事外。”威克開口回答,“至於伊朗,外交部的同事們也同意秘書長所說。”
“沙特這個國家有著自己的野心。這個國家是瘸腿的,空有石油收入但軍力不值一提。想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就要多下點功夫。像是巴基斯坦、烏幹達這樣的非阿拉伯和平教國家表態,就可以理解為是費薩爾國王在和福阿德二世見麵取得共識之後,帶來的影響。”
不管怎麼說,幾乎能經常聽到的和平教國家,都已經表達了反對以色列的聲音,除了被法國占據的阿爾及利亞。
法國當前還沒有表態,但艾倫威爾遜估計,法國會在一定程度上站在阿拉伯國家這一邊的。
如果把阿爾及利亞算作是法國的一部分,雖然經過多年的戰爭摧殘,但阿爾及利亞人還是留下不少的。法國站在以色列那邊的可能性有,但同樣可能為了維穩站在阿拉伯國家這邊。
要知道參戰國不僅僅是純粹的阿拉伯國家,還有一個國家不大,但第一時間就已經卷入了戰火當中,這個國家還是基督徒占據相對優勢呢。
這個國家就是黎巴嫩,在開戰的第一天就已經加入戰爭當中了,這個國家也和法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黎巴嫩剛剛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信仰是基督教,隸屬於基督徒馬龍派,黎巴嫩和敘利亞,都是原來的法國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