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這場風波發生了以後,有關鄭家的紛擾忽然瞬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鄭老爺和鄭沈氏多年以來皆是恩愛和睦,純屬是一些不懷好意之人想要敗壞鄭家的名聲,這才導演了一出陷害的戲碼,幸好誤會最終解除了,不然豈不是會讓這些邪惡之人奸計得逞了?
南陵城裏會有這樣的紛擾,除了鄭家在這裏的名聲極好,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鄭家的生意壓過了在這裏的其他商戶,隻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攀比和排擠,那些商戶瞧見自己做的生意並不如鄭家,甚至連一點羹都嚐不了,難免會懷恨在心。
此次散發這則傳聞的主導者便是這些商戶裏的其中一家,或許連他都不會想到,自己設計得如此巧妙的布局,竟會被鄭老爺一眼識破,很快就找到了店鋪裏,並且還單獨和他聊了很長時間的話。
兩人的談話究竟說了一些,鄭老爺沒有對外說明,聰明的商戶也沒有說出口,不過,第二日,對鄭家風評極好的傳聞便慢慢傳散了開來,這就算是對於此事的最終結尾,大家繼續相安無事地忙著自己的生意,隻是鄭家再也不會出現之前一人獨大的局麵,而其餘商戶的利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大家都有錢賺,日子也都過得不錯,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埋怨,加上名聲極好的鄭家還主動幫襯著南陵城裏的其他商戶,有好的買賣,就大家一起賺,這樣良好的局麵,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都知曉了南陵城的綢緞生意,首當其衝的鄭家也成為了買賣人最樂於合作的商戶之一。
能有如此卓越的成就,鄭老爺自然是功不可沒,然而這一切能夠如此順利地進展下去,還要多虧了鄭沈氏的聰慧和沉穩的作風,故而即使鄭老爺逝去了那麼多年,還是無人會去招惹這樣一個有能耐的夫人,畢竟若不是她當年的舉動,也不會那麼多人從心裏服了鄭家。
當鄭家長輩看到鄭沈氏如期來到了祠堂,並且時間也並未有半分拖延,對於鄭家的這位主母,顯然是十分滿意的,其他人也是相同看法,看著她的眼神也十分和善。
鄭沈氏看到了這些長輩,也未表露出任何倨傲的情緒,舉止穩妥地對著他們依次行禮,身後的鄭皓軒和趙晗如看她這麼做了,也依次對這些長輩們行禮,這樣的舉動自然引來了長輩們更多的好感,紛紛稱讚這一脈的子嗣皆是有禮之人。
鄭老爺並非家裏的獨子,排行第三的他,還有兩個比他年長的哥哥,兄弟三人為了能讓自己的家族日益繁榮,成年之初便選擇了分開來住,盡管是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但彼此的兄弟情誼卻並沒有因此衝散,時常會寫信互相聯絡,到了重要時節也會經常聚在一起,喝著美酒,大談生活上的冷暖炎涼。
鄭老爺逝世之後,他的兩位哥哥也並沒有輕易斷了這份兄弟情,真的盡到了身為兄長的職責,讓兩位嫂嫂時常過去看望他的一對妻兒,若是他們遇到了困難,兩位哥哥也會想方設法地幫他們一起解決,也正是因為如此,鄭沈氏才會挺過最為難熬的那段歲月,逐漸走出悲痛的陰霾。
鄭皓軒也是知曉這兩位心地極好的伯伯,小的時候時常受到這兩位伯伯的叮嚀教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恐怕還是要他好好地善待自己的娘親,若是沒有她當年的堅韌,他也就不會成為如今的他。
想到這裏,鄭皓軒自然是有了難言的情緒,看著這兩位伯伯雖已不再年輕,但臉上依舊有著和藹的笑容,恰如初見之時,那般真心相待於自己,一時之間感觸頗多,道:“大伯、二伯,皓軒和你們一別也已許久未見,兩位可還都安好?”
鄭大伯是一個爽朗之人,聽他話裏頗為關切的意思,隻是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都是一把老骨頭了,好不好也就這副模樣,再要改變,也改變不出什麼花樣。不過瞧著侄兒如今這般好地經營三弟的商行,大伯說到底還是覺得很欣慰的,三弟若是泉下有知,也必然會誇你是一個有能耐的。可惜啊,他那麼年輕,就……”
縱然是多麼灑脫的個性,若觸及到了自己內心深處最大的哀傷,依舊還是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鄭大伯雖然沒有再說下去,但他的神情卻已讓人感知到了他對於亡弟的無限追憶和傷痛,不禁讓看到這一幕的人深深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