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祖父葛阮,父親葛遇賢,曾被授兵部尚書之職。葛從周少年時就很豁達,而且極有智謀,最初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在 軍中逐漸升至軍校。
朱溫在王滿渡大敗黃巢軍隊後,葛從周便和霍存、張歸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溫,此後就一直為朱溫的霸業四處征討,成為朱溫的一員勇將。葛從周是個百分之百的武將,從來不參與政治鬥爭,隻知如何完成作戰任務,建功立業。所以他深受朱溫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據說是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擔任河東節度使,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在和劉尋對陣交戰時,劉尋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敵人的攻 勢,掩護李存勖後撤。
事後李存勖對他也大加讚賞,石敬瑭由此名聲遠揚。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嶽父李嗣源。在晉軍和後梁軍隊激烈爭奪黃 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梁軍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拚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
不久後,梁 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軍師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12、李嗣源:為後唐明宗, 唐朝沙陀部人,父親李霓原是李國昌的部下。在父親死後,僅僅十三歲還是個少年的李嗣源就因為勇武超群被 李國昌收到自己帳下,做了他的侍衛。每次圍獵時,李嗣源仰射飛鳥,拉弦必中。
不久,李克用便將他要到身邊,更加器重,而且收他為養子。李克用的眼光確實不 錯,在上源驛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溫派兵圍攻,險些喪命,就是他的這個養子李嗣源,一個剛剛十七歲的小青年,竟在亂軍之中拚死保護李克用逃出虎口,而自己毫發無損,其他勇將卻戰死很多。
等李克用鎮守河東時,李嗣源率領李克用的騎兵衛隊隨同征戰,屢立戰功。當時的李存信是蕃 漢大將,但他每次出兵作戰總是戰績不佳,李克用便讓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將,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幫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勝而歸。
13、李罕之:晉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陽節度使,擅使一條镔鐵棒。曾與符存審二人雙戰李存孝,被李存孝將镔鐵棒彎成一個圈狀。李存孝愛惜他的勇力,將其二人收服於帳下。
14、符存審:擅使一條镔鐵戟,由李存孝收到帳下,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梁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後大小一百餘戰,未償敗績。
15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為殘唐五代時期的神射手。父親景建,精於箭術,常對兒子說:“如果射箭不能射進鐵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 親對景延廣從小就要求很嚴,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景延廣的箭術也很出眾,而且臂力過人,用的都是硬弓。
16 鄧天王:曾與李存孝交鋒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將其釋放,說定數年後學好萬人敵的槍法後再與李存孝交戰。結果鄧天王投到朱溫帳下,與李存孝再次交鋒,仍然被存孝溫酒活擒,最後被晉王下令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