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溜達(1 / 2)

許安陽08年到南京上學,之後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見證了南京城十多年的發展和變遷。

親眼看著它從依壁雕鑿,變得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便捷。

在10年地鐵二號線開通之前,南京隻有一條短短的地鐵一號線,從邁皋橋到安德門。

一共1站路程,在偌大的南京地圖上就像一條蚯蚓那樣短無力。

1年後,南京地鐵已經變成了大八爪魚,觸角都要伸到隔壁AH省的馬鞍山了。

許安陽在大一、大二兩年,想出學校進市區,隻能打車或坐公交。

華工三號校門口班次最多的5路車,承載了許多華工學生為了上新街口吃喝玩樂而來回穿梭的身影。

許安陽坐的這趟115路公交車,是抵達東站的華工學生的“救命車”。

雖然這車又老又破,班次少,速度慢,可它一站到底,從東站直抵華工四號門宿舍區,省錢又方便。

許安陽很幸運地上了車,找個靠窗位置坐下,打開窗,清涼的風拂麵而來。

窗外是008年的南京,和1年後相差並不很大。

板倉還是破破爛爛的,富貴山的隧道還是那麼狹窄,明故宮的鬆柏依舊蒼鬱。

沿途可以看到月牙湖的水,穿過老城牆的門。

1年,對一個城市來真的太短暫了。

尤其是南京這種千年古城,六朝古都,彈指一瞬而已。

但對許安陽來,1年是從男孩變成男人的一場蛻變,一場洗禮。

他帶著洗禮後的靈魂,回到了18歲,沒有比這更美的事了。

路上車子有些顛,不是路不好,是車太破。

115路公交車是老式的柴油車,駕駛員座位旁一個大龜殼,上麵有個把手。

發動機啟動不是轉鑰匙,而是轉這個把手。

每到一個紅燈等候,司機會把發動機熄火,等到綠燈再轉動把手把車發動。

這手動熄火節能省油係統也是沒誰了。

許安陽在路上一顛,風一吹,坐在座位上竟有一絲困意。

可他不敢睡,生怕睡一覺眼睛一睜醒來發現又回到00,要去勘察客戶。

重活一次,當然要過一種更加有趣的生活了。

車子慢慢接近華東工程學院站,許安陽已經看到了母校的建築。

從圍牆外觀看,沒有太大變化,舊一些,破一些,學校流出的臭水溝還沒有治理,又髒又臭。

車子拐了個彎,就到了宿舍區外麵的那條大馬路,華工四號門外。

到這裏,許安陽一下子激動起來。

多年以後,四號門外的美食街、超市、網吧、飯店樓統統被拆除,道路被拓寬,變得幹幹淨淨,也冷冷清清。

08年,這裏還熱鬧非凡。

那些建築都還在,道路很窄,道路兩排支了很多帳篷,是新生報道的谘詢處和物品領取點。

一個個帳篷前已擠滿新生和家長,他們拎著大包包,向學校的誌願者谘詢報名、領取新生物品、繳費等一係列事宜。

誌願者多是大三、大四的學長、學姐。

許安陽從公交車上下來,下車後,他用力呼吸了一下學校附近的空氣。

“咳咳!咳咳!”

差點沒被嗆死,這路上都是揚塵。

許安陽在一個個帳篷前穿梭打量,左看看、右看看。

其實每個帳篷都能谘詢登記,排隊的長度都差不多。

一個穿紅色馬甲的誌願者走過來,他打量一下許安陽,見其麵容青澀,背著書包拖著行李箱,一看就是新生,以為許安陽不清楚報名的流程,所以熱情地問道:“這位新同學,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