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道《古今譚概》嗎(1 / 1)

大家好!知道《古今譚概》這本書嗎?不知道?好吧,我知道你不知道。(哈哈沒想到吧)

沒聽說過《古今譚概》,《容齋隨筆》總聽過吧?沒錯,這是一本差不多的書,以事喻理,表達作者的情感或一個道理。

為什麼看這本書,想必是大家的一個問題。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就是因為寫作並不是獨立的,這是一個閱讀——理解——融合——創作的過程,就是吸收——記錄——形成固定模式——輸出的過程;學生物的可能知道,這是一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的完整反射弧,在寫作的效應發生過程中,缺一不可。

在我的裏,我給大家展示的,都是“效應器”輸出的部分,而這本,我早就說過,並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就是我的一本日記,隻不過我不會在日記本上寫“親愛的小明”或者“親愛的凱蒂”,因為我是有讀者的,不需要自己騙自己,你們說是不是?

其實我有預感,這本書會大火。如果沒有火,大家就當我沒說過。說實話,我其實覺得沒有人會看,我寫這個也純粹是因為我騙騙自己,好像在給別人看一樣。當然,我還是希望有讀者的,要不然屏幕前的你是個啥,哈哈。

對了,我是不是像個憨憨?不是,對吧╮(╯▽╰)╭

話說回來,我給大家推薦的,就是感受器和部分傳入神經的內容。涉及到神經中樞的(咳咳,注意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係統是有區別的,前者是一條反射弧的重要組成部分,後者是腦+脊髓,關係的話,神經中樞大多位於中樞神經係統)部分我會非常小心,一般不會去幹涉大家的自主獨立思考,在這上麵我會非常注意,畢竟我希望大家在這本書不用像別的書一樣,被作者的思想所完全把控,而是有獨立的見解,也可以對我的觀點提出一些質疑。

這本《古今譚概》,分為許多篇幅,講了一些寓言故事,大多是諷刺社會現實,采用借古諷今的手法,托古言事,使得想要表達的內容完美的顯現出來。

沒了,真的沒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沒錯,就是上麵的兩句話(苦笑,苦笑,苦笑)

好了其實還是那個道理,我不會過多幹涉大家的獨立思考,大家盡量先讀一讀,讀完寫寫章評、書評、評論,讓我看到你們的閱讀感想。

對了,下周收作業哦~記得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