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準備(1 / 2)

良久,沈藺輕輕拍了拍夏疏林的小手。

“花朝節慣然百花鬥豔,隻是疏林怕是頭一次作為後妃參與此宴吧?是該好好享受一番佳節樂趣。”

“說來,昌妃對我插花手法多有指教,多虧了她,手笨的疏林才這麼快學會插花。不知怎的,疏林總對昌妃有些親切感呢。”

夏疏林支起身來,略顯慵懶地輕擺麵前粉櫻。

“靜雪人靜如蘭,隻是身子過弱了些,多相處未必是壞事。”沈藺含笑但不多語,欣賞夏疏林麵前那盆粉櫻,忽地一蹙眉:“除去昌妃,聽說疏林近來常與東宮太後研佛剪花,這櫻擺放的樣子,與穆母妃的興味也仿佛有些相似。”

夏疏林望了望自己剪的花。夏疏林插花走的是淡雅之風,粉櫻在風中柔柔搖晃,姿態優美,似乎是有幾分佛意。

“文太後身邊比西宮太後身邊待得舒適多了,疏林還算喜歡濟慈殿。”夏疏林沒直接回答。

回宮之後,文太後嫌棄先前所居宮過於潮濕,搬去了前朝淑貴妃曾居的濟慈殿。

“穆母妃以前不是這性子,不過若她對你好,那便是不錯了。疏林似乎比以前更加注意後宮之事。”

沈藺微眯眸子看著夏疏林,話音溫和。文太後不比欒太後,自打從後妃升為太後,便沒鬧出什麼故事。故而,沈藺還算放心夏疏林與文太後待在一塊。

不過……這丫頭這些天來都在想什麼?

這幾日他雖待在禦書房,偶爾倒也聽到過相關皇貴妃的傳聞。由於夏疏林風格隨性,視部分規矩而不顧,一直被外人傳為恃寵而驕;這幾日來,夏疏林卻嚴於守己,不忘端禮,將皇貴妃的身份演繹到了極致,同時勤於拜訪東宮太後,盡份孝心,暢談閑話,似乎有意討好東宮太後。

這等變化,宮中有心人自有留意。奇怪的是,一貫看不順皇貴妃的西宮太後,這時破天荒地沒了動靜,少不得讓等著漁翁得利的那票人失望。

“選秀已過,疏林也不該倦懶待在宮裏了。若再放羊,怕是要被人趁虛而入。”夏疏林端詳一番自己的作品,將花盆置於一旁,牽起沈藺的手,笑眯眯地說,“柳會橋那棵海棠樹長得越來越好了,藺哥哥若有閑情,不如同疏林過去賞一賞花,聊解朝政疲勞。”

沈藺欣然應允,同夏疏林牽手到樹下,共賞開得燦爛的海棠。由於仍有南疆戰事奏折未批,沈藺與夏疏林賞完花便起駕回了文華殿。

夏疏林望皇帝背影過柳會橋,聽見耳邊有除海棠花外的沙沙輕響,不由笑道:“昌妃娘娘動靜仍然這樣謹慎小心。”言畢轉身,剛想說些什麼,卻微微一怔:隻見麵前人並非昌妃,而是一名很是眼熟的紅裙後妃,帶兩位侍女,笑盈盈地站在那裏。

此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頭烏黑秀發,以雙刀髻形態反綰腦後,紮明月翡玉簪,金環珠網佩滿番紅玉、翡翠石,頂在頭上閃閃發亮,年紀已近三十,比入宮秀女年紀大得多,穿著打扮均豔麗之至,襯得自己如一團紅雲,一張鵝蛋臉卻不顯老態。

她掩口笑道:“長寧貴妃吉祥,嬪妾雖非昌妃,倒也自告奮勇,來為娘娘引路。不知娘娘可還記得嬪妾?”一邊說著,一邊打量著比她年少許多的皇貴妃,柳葉眉下一雙妙目頗帶好奇。

“東宮諸妃中,聽說有一位妙人兒,與皇上共奏古琴,同長公主談遍天下名寶。”夏疏林眼裏含了一絲笑意,無需回憶,便信口拈來。“陳淑儀在宮裏活動得一直很勤,本宮亦有所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