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狀元之殤(1 / 2)

邊上,小青卻是鬆了口氣,還算這人有點良心,肯拿出紫金缽盂來救場,居然裝模作樣,把菩薩都給糊弄了。

白素貞雖然沒開口說話,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隻是,陳玄這麼不說話,隻怕也會有些問題,不由微微抬頭,帶著一絲擔憂,看向陳玄。

彩英和媚娘兩個兔子精和周圍的平民一般,隻知道五體投地,禮拜菩薩,根本就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想了好一會兒,陳玄才開口解釋:“我主修的功法自出一支,對於他人的功法,多有借鑒,頗為複雜,也曾經受過菩薩的遺澤,嗯,算是別傳吧,混有佛門的功法在內,故此不好回答。”

“小施主能夠別出機樞,也是心思靈巧,不過,萬道歸一,還需混元合一,才是大道。”觀音菩薩能夠聽得出陳玄語出至誠,並未欺瞞,心中便又平和了許多。

再想到對方居然是從自己留下的經傳中學到了佛門功法,不禁有些愕然,莫非這陳玄竟然還是自己的隔代弟子?便有了幾分對待弟子後輩的想法,指點了他一句。

“混元合一,”陳玄聽了這話,也是若有所悟,自己的青蓮元神,是以木字巫文為根本,卻也融合了大地的堅固與重力兩道法則,更有多重含義或者說法則雛形在內,目前還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如果自己不加控製地領悟法則,到時候,未免有貪多嚼不爛的感覺,萬法通,不如一法精這句話,可不是說假的:

你在多個領域都去涉獵,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怎麼比得上在一個領域專精的人呢?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清北之後,許多高考狀元就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遠遠比不上那些通過競賽進去的人一樣。

說到底,高中的知識與大學的知識並沒有多少關聯,當你把全部精力用來吃透這高中的多門知識時,人家卻通過競賽這條途徑,朝著大學要學習的某一門科目深鑽細研,比你多走了幾年的功夫。

你卻是到大學才開始學,再怎麼追,都很難追得上了!

現實中,可沒有傻乎乎睡覺的兔子。

因此,高考狀元,看似威風,其實,在學習和科研這條路上,早已經被人遠遠地拋開了還不自知。

等到了大學之後,看到同齡人在高數、普物、生物、普化這四門自己還需要艱難學習的功課上,輕鬆拿到高分,還有餘力進實驗室,甚至是擔任導師的助教,自己的心裏會是什麼滋味?

被如此憋屈地拉開差距,壓製四年之後,心氣也沒了,畢業以後的發展,自然不會像高考成為狀元時,想的那麼理想。

但是,就算知道了這一切,麵對這些偷跑的同齡人,你真的能夠放下一切,去參加競賽嗎?

你真的有那個自信,在某些並不公平的規則下,去超越那些通過投胎的優勢,具備了優越條件的學生,拿到通往清北的一等獎名額嗎?

說到底,高考,是最後一次公平的考試,是留給平民子弟最後的上升階梯,放棄這麼一個相對公平的考試體係,去參加更不公平的競賽,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很多時候,道理都是通的,關鍵你知道了,領悟了,卻不一定能夠做到,這就是知道不如悟道,悟道不如做到。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高考之後的暑假裏邊,好好學習大學的新知識,絕對不能放鬆:

小鎮做題家的出路,不是去截長補短,拚命彌補自己欠缺的部分,而是想辦法,在自己擅長的道路上,找出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那一門知識,走得比身邊的人更遠!

當你的某一門知識足夠精通,超越了大多數人的時候,不論是什麼偏門的知識,你都不會被社會拋棄,不會落伍,更不會因為找不到工作,成為所謂的失敗者,失意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是這個意思。

陳玄想到自己領悟的多重法則雛形,說到底都是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去掉哪一種,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剝離,一種背叛,然而,混元合一,就真的是唯一的道路嗎?

隱隱想到了什麼,陳玄就開口問菩薩:“菩薩,弟子有一問,不知菩薩是否知曉?”

這話說得很是張狂,就算是以觀音菩薩的涵養,都有些生氣,臉色也有些淡了下來:“你有什麼話,就問吧。”

“我曾經聽聞,道祖傳道,曾經說起過斬三屍,分別為善屍、惡屍與自我。”見菩薩臉色有些不善,陳玄也就不自稱弟子了,直接開口就問:

“是否可以將這些領悟的法則,分別融入這三屍之中,自身隻留一種,也是去粗取精之法?”

“你居然知道斬三屍之法?”觀音菩薩是真的震驚了,哪位古佛,居然連這樣高端絕密的修道知識,都傳了出去,還是這麼底層的修道之人,就得到了傳授?!

在早已是金仙修為,而今更上一層樓的觀音眼中,還沒有成就神仙的陳玄,自然還是底層,根本就不應該掌握斬三屍的內容!

更可怕的是,陳玄居然對於斬三屍有了獨到的想法,甚至隱隱與自己的想法相合……不會是從那一處自己的經傳之中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