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聲的說一說,暢所欲言的談一談。”
太和殿內這個聲音蒼勁有力,整個大殿內隻有這一個音調在震動,其型如淵;其勢若虹。
這不是形容,這是事實,因為這個聲音震動的不是這個房子,而是整個天下。
大曌當代天子,神景大帝側身站在他的龍椅旁,一手拿著折子一手搭在龍椅上。
他沒有坐上那寶座,但誰都知道,寶座就是他的。
他身材魁梧,體態健壯,年僅四十多的神景皇帝正直壯年,氣中神足,舉手投足間皆是上位者的威嚴。
“自朕登基以來,各行省賦稅農收,年年遞減;山東、荊楚、三輔等地,夏旱冬寒,災荒不斷,年年鬧災,年年賑災。整個河洛一帶,饑民荒逃者,數不盛數。朕一再強調,救災如救火,救民如救朕!可是各省部官員,仍然消極怠政,朝廷每年撥款救災,耗費白銀上千萬兩,災情沒有半點緩解,逃荒者反而曆年遞增。誰來告訴朕,這些錢都花去了哪裏?”
禦台上神景帝龍顏大怒,將奏折丟下玉階,擲於大曌群臣百官麵前。他反身坐回龍椅,開口道:“都說話啊,把這件事情給朕說清楚。”
神景帝從登基伊始,繼先皇成樂十七年一直到現在的神景二十一年,整整三十五年,整個大曌受自然氣候變遷影響,由北到南都受到不同程度幹旱、暖冷季節氣候失調,每年都會有饑荒出現。
因而年年救災賑災,而每年的災情都有所不同,從地方到中央幾乎將賑災當成常態。
河洛,也就是黃河與洛河流域,河洛地區,地處中原腹地,自古就是文明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而這整個帝國中心都全是災民流竄可見情況的嚴重性。
近年來災情變得越發嚴重,朝廷年年花費巨額代價賑災卻收效甚微,神景帝愈發的惱怒。
對於賑災之事神景帝並非是第一次在朝會上大發雷霆了,每年的賑災事宜,一直都由內閣主導經辦,曆年來都已經成為常例。
大曌國是典型的君主集權製,由皇帝直轄各部權力。六部,內閣、督察院、五軍都督府、特衛部全部都由皇帝直轄統領。
話雖如此但總有個遠近親疏,內閣作為皇帝谘政秘書機構自然是權力與日激增,內閣在各部中成為了大曌中央政治的中心。
群下百官對於皇帝的話都有不同的看法,朝中一下子就議論了起來。
群臣一亂,內閣成員就要有所表示。
戶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陳坤開口說道:“啟稟陛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連年災荒以至於山東、荊楚、三輔等地赤地千裏,甚至多數城鄉了無炊煙,百姓流離失所。久災如同大病,久病之患已經不是三年兩載內可以治愈。陛下,雖然朝廷花費巨大,然災荒不止,今年重建明年接著鬧。雖然成效甚微,但是朝廷絕不能放棄,否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啊!陛下。”
陳坤的發言使得大殿內安靜下來,大家都望向禦階上的神景帝,神景帝坐在上頭看著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