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繼續交鋒(1 / 2)

高總,不是冤家不聚頭,看來咱們還是免不了要繼續交鋒。

老高,你現在是我老婆的前夫,我靠,我繼承了你的衣缽啊。張偉心裏對老高一陣怒罵。

張偉想起老高那次和何英打架的時候說過要和張小波複婚的事情,不知道這個兔崽子的婚複的怎麼樣了?像這等大花瓶似的男人,吸引小姑娘還可以,要是吸引成熟的女人,特別是像張小波這等受過刺激和打擊的女人,估計老高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沒有老高的動靜,估計中天內部的事情夠他忙乎的,但願他和中天以及新投資的旅遊度假村項目不要夭折才好。畢竟都是生意人,做生意都不容易。

打完電話,張偉直奔興州長途汽車站,坐上了直奔舟山的長途大巴。

坐在東去的大巴上,張偉一會想起何英,一會想起傘人,一會又想起陳瑤,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執著地要去普陀山找陳瑤,是為了盡朋友的一份責任?是為了自己心中的一種道義?還是……張偉想不下去了。

中午12點,車到舟山。張偉又直奔沈家門渡口,坐上了去普陀山的快艇。

坐在快艇裏,看著窗外飛濺的浪花,張偉心中頗有感慨。

3個多月前,自己和何英開車來舟山,差點就計劃要來普陀山。當時自己還想要是自己能和傘人一起來這裏,該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沒曾想,那次沒有成行,現在卻是自己買舟東去,一朝佛山,獨行海天佛國了。

看著無邊無際的大海中矗立的幾座小島,張偉心中突然倍感蒼涼,大海茫茫,一葉扁舟,海角天涯,感到人如浮萍,茫然之心油然而起。這也大約就是普陀山當年建立第一座寺廟的佛子的想法吧。天之崖,海之角,知交幾零落。一懷悲愴,幾年離索。

下午3點多,船到普陀山,張偉下船後顧不上欣賞普陀美麗的風景,又馬不停地趕到小西山風景區,在普濟寺的西麵。

來到小西山風景區,才發現這裏尼姑庵很多,零落散布在叢林和山坡間。

普陀山遊客眾多,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張偉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穿行,四處張望,卻始終不見哪裏有雲台居。正焦急間,迎麵走過來一位尼姑,張偉忙先前施禮,恭恭敬敬地問道:“大師,請問此處可有一叫雲台居的處所?”

那位尼姑連忙還禮,低眉順眼回答:“施主所說的雲台居不就在你的後麵左側嗎?”

張偉一聽,忙回頭一看,果然,在自己經過的後方左側,遮天濃密的大樹之中,一座很小的廟宇坐落其中,樹葉遮擋處,雲台居三個字隱隱可見。

到處找不到,原來就在自己眼前,就在自己經過的眼前。

張偉忙謝過尼姑,回身直奔雲台居。

庵裏很靜,進來遊覽的遊人不多,院子中央的一個香爐裏香燭嫋嫋,左邊房間裏傳來敲打木魚的聲音。

張偉循聲過去,一位尼姑正端坐期間,靜坐念經。

看人家正在修行,張偉不敢打擾,又悄悄去了其他幾間房子,趴在房間瞧瞧看,卻都沒有看到什麼。

張偉最後來到一間門前,往裏一看,卻是尼姑的宿舍,閨房。

“請問施主有何見教?”張偉正在觀看,背後突然傳來一聲沉穩的聲音,嚇了張偉一跳。

張偉忙轉過身來,一看,原來是剛才在打坐的那位尼姑,40歲左右,正單手合掌詢問張偉。

張偉忙施禮:“大師,我並非隨意觀看眾位尼姑的寢室,我是從遠方過來,來這裏找另一位施主的。”

尼姑伸手施禮:“那請施主到茶室一坐,細細道來。”

張偉跟隨尼姑進了茶室,尼姑給張偉倒上茶,雙手端過來。

張偉忙彎腰接過:“謝謝大師招待,敢問大師法號尊稱?”

尼姑忙施禮:“施主客氣了,貧尼法號慧空,乃此庵的主持,敢問施主到這裏是要找——”

張偉忙施禮回道:“見過慧空大師,我來這裏是要找一位朋友,請問大師貴庵還有別人嗎?”

慧空回答:“敝庵總共5人,其餘4人皆外出雲遊去了,隻有貧尼獨自在家留守。”

張偉問道:“沒有別的施主在這裏居住?”

慧空回答:“沒有,本庵從不收留外來施主留宿。”

張偉一聽,心頓時涼了,壞了,自己錯誤地分析,陳瑤根本不在這裏,白白走一遭。

想到這裏,心情頓時變得沮喪。

慧空見張偉這樣,對張偉說:“施主既然來了,那就一定有來的道理,就一定有來的因果,施主不妨再去別家去看看,或許你的朋友在別的庵裏。”

張偉一聽,心裏又升起了希望,忙問:“敢問大師,這一帶總共有多少家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