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呂布追殺李逸,折損數百軍馬,無功敗退。董卓聞報,大罵李逸無信不止。次日便召集眾文武大臣前來赴宴,欲商定廢立之事。太傅袁隗並百官皆到,酒至兩巡,董卓掃視眾人一番,便開口道:“當今天子暗弱,不能承繼大漢曆代皇帝所創基業,老夫欲效法周時伊尹,前朝霍光之舉,廢當今皇帝改立陳留王!有膽敢不從者,必殺之!”。
“哼!當今天子登基不過數月,並無失德之舉,汝想無端廢先帝嫡子,而改立庶出之陳留王?莫非想造反不成?”正是西園八校尉中的中軍校尉袁紹出言反對。
“哼!”董卓怒目而視袁紹,冷哼一聲道:“如今朝政與朝廷軍權皆由老夫執掌,天下大事皆有老夫決斷!老夫今日便廢了當今皇帝另立新君,又有誰敢不從?莫非汝袁本初想試試老夫佩劍是否夠鋒利斬你首級?”
“哼!莫不是隻你的佩劍鋒利,而我的佩劍難道就不夠鋒利殺你否?”袁紹針鋒相對。二人在宴席上劍拔弩張,已公開敵對。
董卓身後有心腹李儒見狀,忙近前一步低聲勸阻董卓道:“今廢立之事尚為議定,且不可隨意殺人!否則恐激百官聯合與我等為敵,到時反而棘手。”
袁紹也不敢再呆下去,冷哼一聲,持劍退出門去,直接朝文武百官一拱手,告辭而去。到府中取了家眷細軟,出洛陽東門奔冀州而去。
董卓見袁紹去了,為收買人心,依屬下之計,封袁紹為渤海太守。並於同年九月,董卓當庭誅殺尚書丁管,廢少帝為弘農王,將之關在永安宮軟禁。奉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改元初平,董卓自封丞相,帶劍上殿,上朝不拜,讚拜不唱名,一時間好不威風。
再說李逸,奉太後車駕往許昌安置。待到許昌,先擇一處宅院安置了太後何蓮並唐姬。李逸又使荀彧鍾繇擇址修建了太後所居住行宮禁苑,將太後、唐姬,並公主安置其中,調撥軍士自宮苑外巡視守護,另聘買宮人婢女侍奉。
李逸便居住許昌府衙內,府衙兩側另修造一應衙署,府衙後不遠處,另置買修造處院落分於荀彧等居住。
李逸以荀彧治許昌、潁川;張遼治汝南,田豐治沛,逢紀治陳,鍾繇治梁,審配治魯,於禁守軒轅關。各郡安置流民,鼓勵生育,扶植墾荒,發展農桑,減輕賦稅興修水利加固城池,豫州一時間頗有生機。
李逸又以荀攸為軍師司馬,調張頜高順,顏良文醜征繳豫州境內盜賊亂匪,並黃巾餘黨。招降汝南黃巾軍劉辟,龔都並所部五萬餘眾,顏良陣斬潁川黃巾首領黃邵;高順大破潁川渠帥何曼,並將之斬殺,各得其部眾兩萬餘;荀攸設計圍剿黃巾首領何儀,並迫使其引所部兩萬餘投降。
李逸命挑選精壯整編成軍,得精銳之師七萬餘。經高順統一訓練後,分由諸將統領管製,一時間豫州境內匪患盡平,李逸麾下可戰之士已近十萬之眾,尚有各處郡兵,縣兵維護治安。
先前命鍾繇往常山尋趙雲未果,後趙雲歸家,聞聽家人言及李逸曾遣特使前來征募,便四下暗中打探。知其誅殺十常侍,又曾掃平冀州匪患,日前設下連環計救太後出洛陽,且天下傳聞此人安置流民,降低賦稅,深得人心,短短數月其治下豫州已恢複生機,一改往日千裏無人煙之慘象,算的上是仁德之士,又聞其愛兵如子,與士卒同甘苦,禮賢下士,天下才俊之輩紛紛舉家前往豫州投效。種種傳聞激起趙雲前往一見之興趣。因此拜別恩師,辭別家人,趙雲起身往豫州而行。
再說自董卓廢立之後,更是囂張跋扈,夜速龍床奸淫後妃,大肆封賞宗族親信,處置朝政全憑一己喜惡,麾下軍士屢屢侵擾百姓,嚐無端殺戮百姓。董卓更是使親信李儒毒殺少帝,朝中百官多敢怒不敢言,也有忠直之輩嚐試刺殺董卓,卻從不曾成功,反使之大肆屠殺迫害百官。驍騎校尉曹操與司徒王允密謀,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曹操連夜逃出洛陽,返回家鄉。歸鄉侯曹操散盡家財,又得富紳衛氏資助,豎起忠義大旗,招賢納士招兵買馬,置辦軍器。一時間麾下得猛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等。次年二月,曹操傳檄天下,曆數董卓數十條罪惡,號召天下之侯起兵討伐。一時間天下諸侯多有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