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荀彧聽聞李逸三策不取,不由皆一怔。李逸又道:“本侯意欲取二、三兩策合之!”
郭嘉聞言雙目一亮:“願聞其祥!”
“依先生之謀,兵出皖城,與劉表交好,攜許昌,潁川之眾而進揚州,舍豫州數郡予曹孟德,令其與袁紹相敵,為我北方屏障。設謀使袁術與劉表交惡,我軍從中取利,適時攻取荊襄,克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以為根基。盡收江東才俊為我所用,西取西川。以荊襄、兩川之地行富民強兵之策,積聚實力,分兵北進。屯駐江口,訓募水軍,北據雄關險隘以阻中原之兵。先定江東,分軍三處,水路齊進,則中原可定易矣。”
“主公天縱之才,嘉得投如此明主,不負此生所學也!”郭嘉笑道。
“不知先生可有良策使劉表與袁術相惡?”李逸問道。
“嗬嗬,正有一計,獻與主公。”郭嘉笑道。
“哦?奉孝計將安出?”
“昔十八路諸侯討董,袁紹曾飛書劉表截孫堅奪玉璽,故孫堅劉表因之結仇。而袁術懼孫堅之勇而與之結交。袁術此人目空一切然並無才德。好大喜功,卻胸無城府。主公可向獻帝保舉孫堅為南陽太守;再以太後詔令南陽太守袁術為揚州牧。袁術自然不肯棄南陽,也不肯放揚州牧之職,而孫堅調任南陽隸屬劉表荊州所轄製,也必難成行。劉表也必不肯輕易引狼入室,使臥榻之側有此江東猛虎酣睡。如此劉表必與孫堅更為交惡。主公可使人暗中慫恿袁術聯孫堅攻劉表而平分荊州。袁術貪利之輩豈能不中計?袁術孫堅若聯盟攻荊州,劉表必難支撐。主公以駙馬之身出兵助漢室宗親劉表,趁機進占荊州。”
“嗯!妙!便依先生之謀。然貿然出兵皖城,一則董卓必派大軍來援,二則恐劉表見疑”。李逸不無憂慮道。
“主公可先遣一上將兵進洛陽,做攻占三輔,進兵函穀關已圖長安之勢。再請太後下詔,令袁紹、張揚等關東諸鎮討伐董卓。則董卓必興大兵援助三輔之地。主公再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往荊州交好劉表。言明攻宛城伐董卓之意。量劉表平素以君子自居,又身為大漢宗親,必不會有所見疑。”
“好!令陳琳起草奏章,發赴長安為孫堅袁術請封。再調張遼為大將,田豐為軍師,陳群為參軍,顏良文醜為副將,起兵三萬進駐洛陽。並整頓攻城器械,做出攻打長安之意。”
“諾!”
“文若,速發各郡、縣、軍營得知,即日起郭奉孝為豫州軍師祭酒,荀公達為司馬,騎都尉,並陳群、杜襲、滿寵三人任州府從事。”
郭嘉起身拱手道:“主公,嘉有舊識相知,姓劉名曄,表字子陽,淮南成德人氏,乃先光武帝嫡派子孫,素有謀略,不如羅而用之。李逸大喜,忙差人持了拜帖去請。
至午時,李逸傳令設宴,以慶賀得郭嘉、陳群、滿寵、杜襲四人來投。席間荀彧與諸人言及主公愛才之心,滿寵便出拜道:“某初至主公帳下,蒙主公厚愛用為法曹,今有一舊識,頗有賢能,願舉薦之主公麾下。”
“伯寧所舉不知何人?”李逸心中高興,忙問道。
“此人乃陳留平邱人士,姓毛名玠,字孝先,有清正之風,廉潔之儀,素有謀略,其才高寵遠矣,必可為主公之助力。李逸大笑道:“早聞毛孝先之名,卻無緣拜會,今既有伯寧舉薦,當聘為從事。”遂令人速行陳留拜請。
數日間,兩處使者皆回,毛玠隨使而來,用為府衙從事,掌典曹,司人才選拔舉用。而劉曄未至,使者回報,已於月前被曹操帳下從事呂虔聘往曹操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