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由滿寵陪同,攜帶禮品至劉表府中,拜謁劉表府邸,按照禮數,既然李逸已施禮續兄弟之儀,劉表也還禮同意,李逸便攜帶禮物至兄長府上拜府,也便是拜會家小。
待至府中,劉表早已攜家小在廳堂等候。李逸拱手問了安,劉表便將李逸請了座,李逸使滿寵獻上禮儀。李逸笑道:“素聞兄長才高八鬥,尤喜詩賦,前日大婚,陽翟公主陪嫁中有春秋時屈子之楚辭竹簡,原為宮中之物,幸太後厚賜,逸不同文采,特帶來獻與兄長。”劉表聞言大喜,遂取竹簡辨觀之,正是屈子所傳世之物。劉表驚喜,大讚李逸之禮厚重,心中對李逸更覺親近。便喚左右家人來見,先喚公子劉琦,乃劉表先妻所生,長相與談吐很有劉表之風,李逸大讚其俊美,待之極親厚,又取隨身玉佩贈劉琦係在腰間。劉琦約十六七歲,異常乖巧,忙口稱叔父拜謝了。
劉表又令將夫人蔡氏與次子劉綜喚來相見,隻見帳後閃出一美婦,一襲紫色羅衣,雍容典雅,行走間顧盼生姿,正是劉表妻室蔡夫人。走近觀之,隻見蔡氏蛾眉淡掃,杏目含春,瓊鼻高聳,唇紅齒白;體態風流身姿婀娜。不過二十五六年級,正是最美豔之時,雖生的嬌豔,卻難免讓李逸覺得此女麵相中有一股狠毒之感。那劉綜年生的也很是俊朗,不過十四五歲樣貌,雖上前拜見了,卻時時以目視蔡氏。明顯有些唯諾。
李逸來自後世,這見風使舵、口生蓮花的本事是極好的。當即上前躬身一禮,拜見嫂夫人,將蔡氏誇的花容月貌如西子再世,端莊優雅如西王母下凡,並巧妙的奉承劉表有識人之能,豔福不淺。直誇的蔡氏巧笑倩兮。又讚劉綜俊秀知禮。劉表見李逸對自己兒子如此親厚,自然高興,不知不覺內心又添幾分好感;蔡氏也是見李逸生的英武不凡,劍眉虎目異常俊朗,且又如此年輕禮數周全,不免也心生好感。
拜辭劉表回驛館時,劉表責劉琦將李逸送出府門。李逸見四下並無什麼劉府下人,趁機對劉琦道:“公子頗有令尊風采,日後座領荊襄,還望與豫州多多親和,某與公子一見如故,願與公子交好,以待來日方長,若公子閑暇,可來豫州一觀。
劉琦心中一喜:“多謝叔父偏愛,小侄自當多多拜請叔父賜教”。
“嗬嗬,客氣!公子若有何不解,某必當以我所知,盡心解惑,隻恐才疏學淺當不得賜教。”
當下李逸拜辭歸驛館,次日與趙雲引三百飛騎,由王威、劉先等陪同,趕往江夏。
至江夏,蔡瑁蒯良並黃祖與部將蘇飛接住,互相見禮閉,劉先代表荊州,陪李逸一同上船,隻有趙雲與王威各引部下五十軍卒相隨,往江中行來,遠遠望見孫堅部下巡江戰船,早有軍士呼喊通報:“前將軍、父城侯李豫州,請破虜將軍、烏城侯至船上一晤”。那戰船之上正是孫堅之子孫策親自引人巡江,當下忙使人駕小舟飛報大寨孫堅得知,孫策將戰船靠近,見李逸與荊州戰船之上不過百餘軍士,便先將戰船靠緊,下錨,自有軍士拿木板搭在兩船之間。孫策先過船來拜會:“晚輩不學後進孫策,見過李豫州當麵!”
李逸上前忙扶住道:“原來是文台兄虎子孫伯符,果然少年英雄!頗有霸王之姿,孫文台好生福氣!”
孫策連稱過獎,李逸便與孫策攀談,不過是詢問孫堅近況如何等一些家常問候之語,言辭間卻待孫策異常親切,孫策也覺李逸談吐得體,又如此英雄,更兼言辭間對父親甚是惦念,也甚覺李逸親厚,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少時孫堅船至,也上得孫策搭好之船中,未到近前便大笑著呼喊:“孟嚐別來無恙否?”
李逸也笑著回應道:“文台兄安好?自洛陽一別,甚是掛念。”
“哈哈哈”。二人一見,雙雙把住臂膀大笑。
“哎呀,這數月間孟嚐在豫州可是風生水起呀,麾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這天下諸鎮之雄,豫州當屬首處”。
“哎,豈敢豈敢!豫州雖人口繁密,奈何久曆災荒,又多有兵禍,田畝荒蕪大半,水利道路毀壞殆盡,實在苦不堪言呐,哪比得文台兄在長沙,民生富庶,遠離戰禍,堪比世外之境,好不快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