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合擊夏侯(1 / 2)

孔融劉備並糜竺等聞聽李逸有計謀可解曹操攻徐州之危,忙問有何妙計。

李逸笑道:“玄德公無須再去公孫瓚處借兵,隻就這數千軍馬隨文舉公同行變可,逸自調荊州豫州軍馬前去徐州,要使曹操退兵又免除廝殺,非你我之力,逸有一人便可使曹操回返。”

糜竺忙問是何人,李逸笑道:“今曹操引大軍而赴徐州,其兗州軍馬抽調大半,防禦必然空虛。逸聞報數日前呂布已離上黨張揚處,而今引其帳下數千軍正自往陳留投張邈,諸公若同呂布有舊者,大可書信教呂布趁虛而入,占據兗州。想那呂布正如浮萍漂泊無依,豈肯坐失此等良機?若兗州有危,曹操如何能不回軍救援?如此徐州之危自解。”

“孟嚐公如何便料定呂布必會趁機而入襲取兗州?那呂布如今形同喪家之犬,身無立足之地,兵不過三五千如何同那曹孟德相敵?襲取兗州如何成事?孟嚐公說笑矣!”糜竺輕笑道。

“哈哈哈,糜子仲無須疑慮,這兗州之境,眾郡非皆屬曹孟德心腹所治,其必有不甘攜千裏之眾而受製於曹者,逸所料不差,引呂布而入襲者,應在陳留!我等便先行起兵往徐州與曹孟德周旋,此事遲則必有應驗”。李逸故作神秘,笑道。

眾人當下飲酒商談起兵救援徐州之事,忽有豫州沮授處流星馬飛報,言曹操見徐州不下,已令帳下大將夏侯惇樂進呂虔引軍三萬,去取沛地泰山賊臧霸孫觀部,大軍已在途中,特請李逸早圖之。

李逸聞聽向眾人道:“前番曹孟德驅虎吞狼,黃雀在後進占我許昌、潁川諸郡,今又故技重施欲奪我沛地,逸豈肯隨他心意?今文舉玄德二公先行徐州,待我先回轉一遭,先破了沛地泰山軍,退了夏侯惇之兵自來相會!”

劉備孔融並糜竺隻道是李逸要借口脫身而去,無意援護徐州,心下曬然,卻也不便說破,隻是唯唯諾諾應了。李逸也不以為意。

一旁太史慈上前朝孔融道:“慈奉母親之命,前來相助公守護北海,已報昔日恩養之情。,今幸得上天眷顧,公之賢德為助,今索性無虞。因揚州刺史劉繇,與慈本屬同郡,前日有書信來招,今便辭別北海,往揚州一行”。

孔融也不挽留,命人奉上金銀已做盤費,太史慈堅決推辭不取。李逸上前對太史慈抱拳道:“子義欲投揚州,恰與逸等可同行”。太史慈欣然允諾。

次日一早,眾人分頭點兵,李逸令魏延淩操引三千軍先行,自與顏良太史慈引兩千餘軍在後往沛地進發。孔融劉備二人點起軍馬,先去彙合青州刺史田楷,同往徐州救陶潛。

李逸與太史慈一路同行,沿途用心照應,二人相談甚歡,更覺親近,直至沛地,太史慈要改道揚州,赴建業尋劉繇,請辭道:“君乃仁德,不棄慈草莽鄙人,折節下交,慈甚感君情,本待從君而去投效帳下,然已許劉繇,不敢無信,今拜別君去建業,望君珍重”。

李逸先令人奉上金銀已做盤費,複上前攀住史慈手臂,喟歎道:“深知子義乃信義之人,雖心中百般不舍,不敢使兄為難。然逸觀劉繇,雖有坐領揚州之名,奈何須遭袁術挾製,又有孫堅之子引舊部家臣為鄰,恐不能長久。今子義自去,以全信義,須善報身軀,萬不可意氣用事,逸翹首期盼與兄相見有期”。

太史慈深感李逸眷顧之情,慨然道:“大丈夫立於世間,自當信義為先,此去建業必全力扶保劉繇,若然果不遂天意,慈必當赴公帳下單憑驅使,望君珍重”。言必也不推辭,盡取李逸所贈,打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