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初,荊豫、兩川將官多聚於襄陽。大司馬大將軍、襄陽郡侯、假節鉞、荊益軍馬處置大臣李逸,調整屬下三州官將,布告下臣民聞之。
封趙雲為鎮軍將軍、舞陽侯,統調兩川軍事。封法正為益州軍師祭酒,漢中令;閻圃為漢中駕,輔佐法正漢中政事;皇甫威為將軍、霍峻為定將軍、李嚴為督軍將軍,黃權為屯軍將軍、孟達為軍將軍,原白甲飛騎副將陳到為飛騎將軍、楊為軍將軍,楊昂為飛車將軍,曹性為軍將軍,皆駐守東川漢中各郡城。
以鍾繇為益州刺史,張魯為主簿、李恢為中、許靖為長史、李儒為駕,兼領軍師司馬。王粲為從事祭酒,秦宓為從事、兼領雲太守,呂義為從事、兼領永川太守。皆領益州各郡曹。
又令魏延為將軍,張為平將軍、領川都督,嚴顏為定將軍,張翼為鋒將軍、鄧賢為銳騎將軍。皆駐川。
以張遼為平將軍將軍,領汝都督,總領汝軍事。沮授為豫州刺史、田豐領豫州軍師祭酒;審配為駕、傅巽為長史、陳群為中;杜襲為從事祭酒、豫州政事。孫觀為威遠將軍、臧霸為定遠將軍、劉辟為揚威將軍、亥為揚武將軍、高順為將軍、駐豫州各郡。
封荀彧為荊州刺史、蒯良為駕、蒯越為中、劉為長史、遷伊籍為荊州從事祭酒;鄧曦、宋忠皆為從事。封於禁為平將軍,荊州都督,總領荊州軍事;楊修為郡太守,兼領荊州軍師祭酒,參讚荊州軍務。文聘為副都督、功將軍;吳蘭為節義將軍、雷銅為立義將軍;征桂陽守將陳應為節將軍、武陵副將賈華為威將軍,劉磐為武將軍。襄陽、樊城、江陵,上庸等處軍事。
封太史慈為荊都督,逢紀為荊軍師祭酒。統宋謙、蘇飛、董襲,淩操、陳武、馮習、劉賢,江夏,荊四郡,以備江東孫策與州諸部。董襲等諸將皆襲原有封號,各加俸祿不等。
封甘寧為水軍都督,荀攸為水軍軍師,以周泰、蔣欽為水軍副將、屯廬江江口水寨。
又以顏良為武衛將軍、文醜為武威將軍、張頜為宣威將軍、淩統為宣義將軍、典韋為虎衛將軍,郭嘉為軍師中郎將,陳琳為主簿,滿寵為法曹令,毛玠為司馬府長史,朗為功曹令,虞翻為糧曹令,寵為兵曹從事,掌募新兵。皆屬大司馬幕府總領。
因劉表之寡妻蔡敏,自得荊州初,便為李逸養作外室,久之為市井所,陽翟主亦聞,恐有損司馬之節,便遣人暗將蔡氏入府中,納為妾室。
各部分派得當,皆領其職,赴而去。袁術、孫策等見荊豫已無機可趁,又自攻之不能勝,顧各守疆土,相無事。涼馬騰自得長,亦操演軍馬,以備東出之舉。
一連兩年,荊、豫、益三州皆無戰事,眾將官皆奮力,文官行政用心,武將平定境內匪患賣力,大司馬屬三州境內,皆呈大之勢。
年,袁術於壽春登,僭越稱帝,國號成。定都壽春。獻帝傳詔天下諸侯討之。同年秋,袁紹起大軍三十餘萬下攻兗州,曹操盡起兗州十萬軍相拒於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