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宮內。
一個時辰前,吳廣憤然離去。
他當然不肯認陳尋為主。
他現在是奉皇親封的定遠侯,領軍五萬,正處於人生巔峰,自認為地位已經不低於陳尋。
他來秋暮宮是來談合作的,可不是來下跪效忠的!
我敬你陳尋救了我一命,更敬你為我討來了一支軍隊。
可你要我吳廣認主?
那可不行!
你不配!
對於這個結果,陳尋很不滿意,卻並不意外。
他隻是命人找來了中常侍趙嵩,向他討了幾個聽話可靠的小太監。
順便替他向李皇後和李久安傳一句話——
“吳廣等人非我屬下。”
他相信以李久安的才智,一定能夠猜到他的言外之意。
隻要李家願意拖延軍資,再加上太子黨從中作梗,吳廣的新軍就無法招募起來。
定遠侯也就成了笑話。
雖然這樣做有點陰險,可陳尋從不否認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李家的錢是看在他麵子上給的,新軍是他和李久安據理力爭建立起來的,最後五萬精銳反倒便宜了外人?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他陳尋可不是願意吃虧的人!
“吳廣,希望你隻是一時被權勢弄昏了頭腦,否則我必讓你身敗名裂。”
“華夏有一句話說得好。”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三天。
整個廣寒國都被新軍募兵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各城各街各官道上都張貼了募兵令,就連鄉野村夫和山林隱士都得到了消息。
一時,各路官道上多了許多背劍跨刀的青壯男子。
不過大多數人都在觀望,並沒有貿然加入其中。
畢竟,參軍不是兒戲,上戰場是會死人的。
兩軍同時募兵,免不了會被拿來比較。
李甘將新軍命名為固窮軍,取自“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
其中不乏悼念劉固的意思。
而吳廣的新軍則是延續了泰山軍的旗號。
固窮軍是太子的軍隊,有三大儒門世家做靠山,不缺人才,更不缺錢糧。
不到三天,就有上千名冠蓋境以上的世家弟子加入其中。
其中甚至有十幾尊大賢境的名士。
其實三大世家的冠蓋境弟子很多,硬湊都能湊出上萬人。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養尊處優的世家弟子都樂意去沙場廝殺的。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輩子到頭都打不了幾仗的禁衛軍才是首選。
有了上千名冠蓋境,李甘新軍的重堅力量就立了起來。
不得不說,這對普通軍士而言是致命的吸引。
有了冠蓋境的保護,戰死的幾率無疑會小很多。
更不用說,李甘比吳廣開出了更高的俸祿。
一時間,各城各街上都是慫恿人加入固窮軍的聲音。
而在另一邊,吳廣的募兵過程卻並不順利。
先是李家以需要時日籌備資金為由,斷了軍資的供應。
後又傳出了固窮軍上千冠蓋境、十幾尊大賢以及高了整整五成俸祿的噩耗。
這讓智商本就不夠用的吳廣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在一座新建的營帳內,吳廣和副將董青、李玉二人坐在一起商量募兵的事情。
“眼下兩軍同時募兵,固窮軍明顯占據了更大的優勢,要是我們拿不出應對的方法,肯定會被搶走優秀的人才。”
董青率先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他和李玉都是泰山軍退伍的老人,修為臻至大賢境。
在組建新軍的第一天,吳廣就將二人找來做了副手。